凉烟满径,碎香满院,谁把玉靴笙理。仙人我识董双成,怪不是、那回丫髻。
前身子晋,今生子野,云破月来花底。缑山只隔一银河,怕两里、天风吹起。
【注释】
凉烟:淡淡的烟雾。碎香:飘散的香气。玉靴笙:玉制的鞋子和笙。董双成:传说中的董双成是晋时人,以善吹笙而著称。那回丫髻:指董双成的发式。前身:前世。子野:李白号子夜歌行(即子夜四章)。云破月来花底:形容月亮从云层中升起,照亮了花朵。缑山:在河南偃师县西,有缑氏山,相传为仙人居处。银河:即银河,天上的一条亮带。两里:约二里。天风吹起:比喻天风如神助。
【赏析】
这是一首咏仙之作,诗中写景抒情,融情入景,意境空灵、飘逸,语言清丽自然。
首二句“凉烟满径,碎香满院,谁把玉靴笙理”,描写庭院景象。诗人用“凉烟”和“碎香”这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幽雅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又以“谁把玉靴笙理”设问,表达了对仙人的羡慕之情。这里的“玉靴笙”是指董双成的乐器,也借指仙人所乘之车。
“仙人我识董双成,怪不是、那回丫髻。”这两句诗人回忆与仙人相识的情景,感叹时间飞逝,物是人非。其中“董双成”指的是董双成这位仙人,而“那回丫髻”则是指董双成的发式。这里通过对比诗人的现在与过去,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身子晋,今生子野,云破月来花底。”这几句诗人回忆了他的前世与今世,以及他所处的位置。这里通过描绘诗人的前世、今生和所处的位置,进一步表达了他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
“缑山只隔一银河,怕两里、天风吹起。”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他对神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缑山”指的是缑氏山,是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而“银河”则是指天空中的一条亮带。诗人通过描绘他与仙境之间的距离,表达了他对神仙生活的渴望。同时,他也担忧自己无法抵挡住天风的力量,因此不敢轻易接近仙境。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仙人的相遇、相知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脱俗,意境空灵飘逸,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