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开九九,尚清寒如许。有约扁舟探梅去。甚翠禽无影,红萼无言,寻不出、雪后疏香半树。
祠山生日过,愁水愁风,卧听潇潇打蓬雨。只少绿蓑衣,玉笛横吹,似一队、渔儿渔女。便笑索花枝、订重游,已迟了春来,咏花新句。
【注释】
九九:指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扁舟探梅去:乘船到梅林里去探看梅花。
翠禽:翠鸟。
红萼:红梅的花瓣。
祠山:即南岳,在今湖南省衡阳市南。
潇潇打蓬雨:潇潇是形容雨声,打蓬是象声词,雨点敲打着蓬草的声音。
绿蓑衣:绿色的蓑衣。蓑衣是夏天用来避雨或遮日的衣服。
玉笛横吹:用玉笛横吹。
渔儿渔女:泛指打鱼的人,也就是渔民。
重游:重新游览。
【赏析】
此为作者在《祠山生日》诗之后所作。全诗描写了作者在祠山上过冬,看到雪后的梅花,听到潇潇雨声,想到春来时人们赏花吟咏的情景,于是笑说自己也像渔翁、渔妻一样要订下重游的约定。
“图开九九,尚清寒如许”二句写自己到祠山过冬,看到雪后梅花的情景。“九九”,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尚清寒如许”。“尚”字有仍然的意思;“如许”是说天气还是这样清寒。诗人在这里写的是他在冬至日到祠山来看梅花,并且是在雪后的清寒之中,所以用“尚”。“许”字则写出了诗人此时对寒冷的感受。
“有约扁舟探梅去。”“扁舟”是小船的意思,“探梅”则是去梅林中看梅花。诗人乘坐的是一只小船,他要去梅林中去看一看梅花。这两句是写诗人来到祠山,看到雪后的梅花,感到十分欣喜,决定去梅林中看梅花。
“甚翠禽无影,红萼无言,寻不出、雪后疏香半树。”这三句是进一步写梅林中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翠禽没有影子,红梅不说话,雪后的梅花香气已经散发出来但找不到它,这几句是写梅林中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无影”、“无言”都是用来形容梅花,因为冬天的梅花是白色的,所以用“翠”来形容,而梅花又不像柳枝那样多情,所以用“无言”。这两句是说雪后的梅花虽然已经开放,但是看不到它的身影,只能闻到它的香味却看不见它。这里既表现了梅花的傲骨,也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祠山生日过,愁水愁风,卧听潇潇打蓬雨。”四句是写自己在祠山上过年时的所见所闻。“祠山生日”,指冬至日。诗人在冬至日来到祠山过冬,所以称其为“生日”。诗人来到祠山过冬,看到的是“愁水愁风”,“水”指江水,“风”指山风。诗人在祠山上过冬,看到这样的自然景象感到十分惆怅。“卧听潇潇打蓬雨”一句,是诗人听到潇潇雨声后的感受。潇潇雨声是细碎的声响,打蓬雨则是雨点打在荷叶上的声音。这几句是说诗人躺在船舱里听到潇潇雨声,感到十分凄凉。
“只少绿蓑衣,玉笛横吹,似一队、渔儿渔女。”五句是写诗人听到潇潇雨声后想到自己也要像渔翁和渔妇一样过冬。“只少绿蓑衣”,意思是说诗人少了一件蓑衣。“渔儿渔女”则是指渔翁和渔妇。这两句是说诗人听到潇潇雨声后,想到自己也要像渔翁和渔妇一样过冬,只是缺少了一件绿蓑衣罢了。“玉笛横吹”,是用“横吹”这个动词来形容笛子的横吹方式,表示笛子吹得很高。这两句是说诗人听到潇潇雨声后,想到自己也要像渔翁和渔妇一样过冬,只是缺少了一件绿蓑衣罢了,而且还要横吹玉笛,好像一队渔夫和渔妇。
“便笑索花枝、订重游,已迟了春来,咏花新句。”六句是写诗人听到潇潇雨声后想到自己也要像渔翁和渔妇一样过冬,但是春天到了却没有时间再去赏花了。“便笑”是说诗人听到潇潇雨声后想到了自己也要像渔翁和渔妇一样过冬,于是笑了起来。“索花枝”则是说要像渔翁和渔妇那样去摘取花朵。“订重游”则是说要去再游一次。但是春天到了,诗人还没有时间再去欣赏花朵了。最后一句说:“已经错过了春天,不能再去赏花了。”这一句是说春天已经到了,诗人不能再去赏花了。
这首诗是作者在冬至日到祠山过冬时所作。全诗描写了作者来到祠山过冬,看到雪后的梅花,听到潇潇雨声,想到春来时人们赏花吟咏的情景,于是笑说自己也像渔翁、渔妇一样要订下重游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