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藻
这首诗是金缕曲,作者为辛弃疾。诗中描述了作者对英雄儿女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先,作者感叹人生短暂如梦,但豪气仍在,用“书空咄咄”来形容自己内心的挣扎。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失望,认为英雄儿女在历史中被抹去,只有他们的悲痛被记录在诗歌之中。然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待把柔情轻放下”,表示要放下情感,不再唱那些风花雪月的歌曲。最后,他决定拿起铜琶铁拨,唱出离别的歌声,向大江东去,结束这段感情
燕子还未随着春天一起离去。却飞到了绣花的窗帘深处。柔声细语地和你说了很多话,难道是要和我一起生活吗? 再等待!她含笑回答:不,我不愿意和你在一起
翠绿的园林中,满眼都是云和水。栏杆上十二座碧城,春意盎然如画中游。 在隆中之地,月色真如名士风流;林下烟霞间,美人如花般妖娆。 卧砌苔碑昏柳影,隔湖花树暝兰香。 这诗句出自《翠渌园》是清代诗人吴藻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整首诗意境优美,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园林中的美丽与和谐,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诗歌原文:
【注释】 1. 西风冷入藕花秋:秋风凛冽,寒气逼人。 2. 占断白萍洲:占尽了白萍洲上。 3. 淡妆无语:淡雅的妆容没有言语。 4. 凌波微步:轻盈的步履。 5. 几许闲愁:许多的闲愁。 6. 夕阳过尽亭亭影:夕阳西下时,荷花的影子映入水中,如同亭亭玉立。 7. 娇睡熟曾不:娇嫩的荷花在月光下熟睡时,未曾醒来。 8. 黄昏近也,月明何处?一片香浮动:黄昏即将降临,月亮升起的地方,飘着淡淡的花香。
【注释】: 1、怨羽愁宫:指亡国后的痛苦。 2、算历劫:算来经过了多少年月。 3、沉埋燕代:指宋朝灭亡后,金人占领了燕山(即今北京一带)和河北地区。 4、恸今古:悲痛古今之人。 5、电光石火:形容事物发生得快,转瞬即逝。这里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6、南国穿云谁挈去:指宋高宗赵构逃到南方,被金国俘虏。 7、西台如意:《晋书·殷仲堪传》:“仲堪既出,门生数百人投劾而去,或加其叹恨而去者
【译文】 青黛湖水上吊着吴宫的双玉祠墓,双玉是阖闾女和玉夫差的女。紫玉也是墓中的女尸。湖名就是女的坟叫女坟湖。 湖水温暖鱼吹起絮,湖边花儿开放莺啼树。吴宫花草久已成尘,一瞥间看见吴宫的双玉墓。 双玉又双玉,都是美貌娇艳。白鹤舞动身影变轻烟,她们各自都有冤屈愤愤地沉到黄泉。 才子们爱惜她们的美丽,埋葬玉器埋香寻遗迹。绣衣甲帐画真形,如同向黄泉里再唤起。 你看不到双莲荡漾水波清,当年那队长没有留下影
【解析】 “调笑令”是词牌名,属于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十句四平韵,下片八句六韵。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描写了月夜中孤影在花径上的孤独情景。全词通过描绘花径、残笛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无奈之情。 词中前两句“花径。花径。添个愁人孤影”,点明地点,以花径起兴,烘托出主人公的孤独感。“夜深月冷风寒”一句,点出时间,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进一步突出了主人公的孤独之感。
满江红 半壁江山,浑不是、莺花故业。难回首、萧条野寺,凄凉落月。乡国烽烟何处认,桥亭卜卦谁人识。记孤城、只手挽银河,心如铁。 才赋罢,无家别。早殉此,馀生节。尽年年茶阪,杜鹃啼血。三尺焦桐遗古调,一杯黄土埋忠穴。想哀弦、泉底瘦蛟蟠,苔花热。 注释: 半壁江山,浑不是、莺花故业。难回首、萧条野寺,凄凉落月。 注释: 一半的国土,根本不是往日繁华的花柳之地。难以回头的是那荒凉冷落的野寺
长夜迢遥,落叶萧萧。纸窗儿、不住风敲。茶温烟冷,炉暗香消。正小庭空,双扉掩,一灯挑。 【注释】 长夜迢遥:形容时间非常长。 落叶萧萧:树叶飘落的声音。萧萧,形容声音凄凉。 纸窗儿:指用纸糊的窗子。 不住风敲:风吹窗户发出的声音。 茶温烟冷:喝茶时,茶水温热,烟雾却已变凉。 炉暗香消:火炉里的香味已经散去。 正小庭空:正对着小庭院空旷无物。 双扉掩:两扇门紧闭着。 一灯挑:一盏灯火在摇曳。
【赏析】 词写闺怨,抒写女子因日长而愁闷的情怀。上片起三句是说,时光易逝,春光易老,自己已到了芳龄九十,但春天的美景仍未完全消逝,心中不免惆怅。“春纵不嫌多”一句,言春光虽多,但愁恨也无时或减。下二句写日长难耐之苦,终日无所事事,只能添油浇火,以水沉香来消磨时光,以排遣寂寞。“奈愁何”,无奈之辞。结拍两句写景,窗外花影随人移动,夕阳斜照在窗棂上,一片落寞之感。 这首词语言浅近直白,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