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高
【译文】 楚成王、蔡文公驻扎在屈貉。◇文公十一年春,楚成王进攻齐国的圈地。 夏天,叔彭与晋国的郤缺在承匡相会。 秋季,曹昭公来朝见。 公子遂到宋国去。 狄国人侵扰齐国。冬十月甲午日,叔孙得臣在咸打败了狄人。狄是什么?是长狄,兄弟三人,一个到了齐国,一个到了鲁国,一个到了晋国。其中那个到了齐的王子成父杀了他,那个到了鲁的叔孙得臣杀了他,不知道那个去了晋的人是谁。他为什么战败?是因为他强大
诗句及译文 1. 夏五月甲辰,孟子卒。孟子者何?昭公之夫人也。其称孟子何?讳娶同姓,盖吴女也。 注解: - 孟子: 昭公的夫人。 - 孟子: 指孟子这个人。 - 讳: 古代避讳习俗,避免提及与自己相关的人名或事物。 - 娶同姓: 指的是娶了与自己同一姓氏的女子。 - 盖: 表推测、推断。 - 吴女: 指吴国的女子。 译文: 在夏季的五月初四日,孟子去世了。孟子是谁呢?他是昭公的夫人
``` 哀公元年~十四年 诗句一: 葬许元公。 - 译文: 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安葬了许国的元公。 - 注释: 许国,春秋时期小国;元公,国君的统称。 - 赏析: 诗中开头直接提及安葬事件,为全诗定下哀伤的基调。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贵族的哀悼之情。 诗句二: 九月,□众。 - 译文: 九月,民众集结。 - 注释: □,此处可能指的是某种仪式或活动。 - 赏析:
文公(元年~十八年) 文公六年春,葬许僖公。夏,季孙行父如陈。秋,季孙行父如晋。八月乙亥,晋侯欢卒。冬十月,公子遂如晋,葬晋襄公。晋杀其大夫阳处父。晋狐射姑出奔狄。晋杀其大夫阳处父,则狐射姑曷为出奔?射姑杀也。射姑杀则其称国以杀何?君漏言也。其漏言奈何?君将使射姑将。阳处父谏曰:「射姑民众不说,不可使将。」于是废将。阳处父出,射姑入。君谓射姑曰:「阳处父言曰:『射姑民众不说,不可使将。』」射姑怒
春秋之笔——解读《文公九年》 在春秋战国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字句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意义。春秋时期,由于诸侯争霸,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频繁,因此,这一时期的史书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和严谨性。 文公九年的记载,让我们看到了春秋时期政治动荡的社会背景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毛伯求金事件,反映了天子大夫之间复杂的权力动态,而宋司城来奔则展示了国家危机中的臣子忠诚与牺牲。
《春秋左传》文公元年至十八年译文及赏析 探究历史事件与人物命运 1. 文公元年大事记 - 大祫与跻僖公解释 - 晋人宋陈人郑人伐秦 2. 文公三年春王正月 - 叔孙得臣会晋人 - 王子虎卒 3. 文公八年夏五月日食 - 日食原因 - 天王使叔服来会葬 4. 文公十三年冬 - 晋侯伐卫 - 叔孙得臣如京师 5. 文公十七年夏四月丁巳 - 葬我君僖公 - 毛伯来锡公命 6. 文公十八年秋 -
文公(元年~十八年) | 诗题 | 译文 | 注释 | |------------|-----------------------------------|---------------------------------
哀公九年 春王二月,葬杞僖公。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其言取之何?易也。其易奈何?诈之也。 夏,楚人伐陈。秋,宋公伐郑。冬十月。 哀公十年 春王二月,邾娄子益来奔。公会吴伐齐。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夏,宋人伐郑。晋赵鞅帅师侵齐五月,公至自伐齐。葬齐悼公。卫公孟彄自齐归于卫。薛伯寅卒。秋,葬薛惠公。冬,楚公子结帅师伐陈。吴救陈。 哀公十一年 春,齐国书帅师伐我。夏,陈袁颇出奔郑。五月
诗句: 1. 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 2. 鼷鼠食郊牛,改卜牛。 3. 夏四月辛巳,郊。 4. 秋,齐侯、卫侯伐晋。 5. 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娄。 译文: 1. 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包围蔡国。 2. 小老鼠吃掉了郊的祭牛,就改换了祭牛。 3. 夏季四月辛巳日,进行郊外祭祀。 4. 秋季,齐侯、卫侯讨伐晋国。 5. 冬季,仲孙何忌率领军队攻打邾娄。 注释: - 公即位
《哀公四年》是《左传·哀公篇》中的一章,记录了春秋时期鲁国君主鲁哀公在四年间的事件。该章节详细记载了蔡昭公前往吴国的事件、晋国人捕获戎曼子赤归至楚国,以及滕子结的去世。 关于蔡昭公前往吴国的记述,反映了诸侯间权力斗争及逃亡现象的频繁。蔡公孙翩追赶并射击蔡昭公,导致其逃入百姓家中后死亡。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当时诸侯之间的政治纷争,也反映了普通民众对政治变迁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