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本调有两体。双调,九十六字,上片六仄韵,下片七仄韵。上、下片各四句,前两句为正拍,后两句为半叶韵。第一、三、四句皆为平起,第二、五、六句皆为仄起。上片第四句的“高唐”指楚襄王与巫山神女幽会的地方,即《高唐赋》中描写的楚襄王梦遇神女的宫殿。《高唐赋》是战国时宋玉作,写楚襄王梦见在高唐(今湖北枣阳)遇到神女之事。下片第四句的“琼浆”,用《楚辞·招魂》中的典故。“后会知何处”
【注释】 簇花团锦:簇花,即花朵。团锦,指锦绣。形容女子服饰华美。 神仙流品:指仙女。仙流,神仙的行列。 翠鬟翘:指女子头上插着翠绿的发髻。 绣屐笼纤趾:指穿着绣有花纹的木屐。笼,包。 罗裙束细腰:指女子穿着用罗制成的裙子。束,束紧。 歌宛转:指唱歌婉转动听。 千种态妖娆:形容女子娇媚的样子。 借问:打听。 胡麻熟:指收获了胡麻。胡麻,芝麻,可榨油。 肯相邀:指愿意一起欢聚。 【赏析】
【注释】 巨浸:大水。 滂沱:雨势大。 挟风辀(zhuó):乘着风的旗帜,喻指风雨。辀,车上的横木。 神州:指中原地区。 眷顾:关怀照顾。 阊阖(chāng hé):传说中的天门。 旌旗:古代帝王出行时所竖立的旗子。这里比喻风雨。 屏翳(píng yì):神话中的云神。 冯怒:激怒。冯,通“凭”。 四时:四季。 序:治理。 耨(nòu):除草。 【译文】 大水为灾,风雨助虐,我呼天而祷告苍天啊!
诗句:竹里安鸡栅,林阴覸鹊巢。一廛容我谢烦嚣。比似杜陵茅屋近荒郊。 译文:在竹林深处搭建了鸡栅,树荫下筑起了鸟巢。在这里我能放下烦忧,与世无争。这种隐居的生活与唐代诗人杜甫的田园生活相似,远离尘嚣。 关键词解释: 1. 竹里安鸡栅:在竹林深处搭建鸡栅,象征着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隐逸生活。 2. 林阴覸鹊巢:在树荫下筑起鹊巢,代表着宁静与和谐。 3. 一廛容我谢烦嚣:用一小块地盘容纳我
【注释】 绮寮:华丽的房屋。怨:怨恨、愁闷。时苦霪潦(yin lao):当时又逢淫雨连绵,水灾严重。新闻:报丧。鹓雏:古时指翰林学士。忧来百端:忧愁成百上千端。清真韵:即正宫调,音调高亢激昂。倦旅频移栖处:疲倦的旅人频繁地迁移住所。蟠螭(pán chī):盘曲状的龙。题名:题刻姓名。自惬:自得其乐。何时见:什么时候能看到。旧日双鬓青:指旧时两鬓如青丝般黑亮。故人:老朋友。弃掷重泉
【注释】 阮郎归:即《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楚江湄:指湘江。湄,水边。 宜:相称、和谐。 蕙茎兰叶:比喻男女相爱的情意。蕙,一种香草;兰,一种草本植物。 风淅淅:雨声淅淅沥沥。 飙轮:狂风。 去时:离别时。 疾如飞:形容马跑得快,这里指人走得快。 【赏析】 这首词是写离愁别绪的。全词从离别写到归来,以“风”、“雨”为衬,渲染了气氛。 上片起首三句写景,描绘了湘江两岸的景色
柳初新 【注释】:柔条弄影阑干罅。渐秀眼星星也。巧藏莺语,频穿燕剪,顿觉绿阴堪画。随处秋千台榭。盛嬉游、红妆娇奼。 【翻译】:嫩枝轻摇着影子和栏杆的缝隙,渐渐露出如星星般明亮的眼神。巧妙地隐藏着莺鸟的叫声,频繁地掠过燕子的剪痕,突然间觉得这绿荫真是一幅好画。四处都是秋千架和台榭,人们正在尽情欢乐游玩,女子们穿着艳丽的衣裳。 【赏析】:此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景象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词如“云”“屐”“翠色”“垂柳依依”“风荷” “藕花” “断肠孤客”等。 【答案】 (1) 待香金童:等待香气袭人的金童。 译文:雨云在江上飘荡,没有阻挡我寻找隐逸的情趣,踏破林阴深处那苍翠的颜色。走到断桥上
【注释】 (1)《虞美人》:词牌名。 (2)“澄波”句:指清晨的湖面波光粼粼,映着朝霞,如鸭绿一般。 (3)“黛扫”句:指美人的眉毛像山一样秀丽。 (4)“一枝”句:用李花压鬓作比,形容美人发黑而长,犹如李花般美丽。 (5)“晚云”句:意谓晚霞如盘,彩云缭绕。 (6)“持将”三句:写美人独自在百草阶前斗酒赏景。百草,即百花。 (7)“西风”两句:意谓西风骤起,落花飘舞,使雄蜂雌蝶难以成双结伴
【赏析】 “探芳信”是词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寓于景之中。首句“四郊雨”点明时令为暮春时节。“正水涨平桥”,“寒深极浦”,描写的是江南春日的景色。“讶稻畦千顷,连翩下飞鹭”一句,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欣赏之情跃然纸上。“向中宵、自理愁端,寸笺难诉”一句写出了作者的孤独感和思念友人的情感。 “还念旧情否”两句,以反问的形式抒发了对过去友情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