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执信
【注释】 十月朔日:即农历十月初一。十月,指阴历十月。 峡云:指三峡一带的云雾。 乌影:乌鸦的倒影。乌:乌鸦。 历日:古代用干支表示日期的方法,这里是指日历。怊(chǎn)怅:惆怅失意。 暗数:暗中计算。蟾光:月亮的光芒。盈(yíng)和(qū):满和缺。月圆为满,月缺为亏。 故山:故乡。 荒寒:荒凉而寒冷。 万窍(qiào):千孔万口,形容洞穴极多。号(hào):哭号。 祝融:传说中的南方火神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1. 访南村不遇题寓斋壁 译文:我去寻找南村,但未能找到。于是我在住所的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诗。 注释:南村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者某个人物。题写意味着将诗歌写在墙上。 2. 故人卜居处,门对碧海间 译文:我的朋友选择了一个地方居住,那里有美丽的海景。 注释:故人指老朋友,卜居处可能是指选择或决定住在那里。门对碧海之间,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居所位置的描述,强调了海的壮丽和宁静。
这首诗的翻译是:无风溯江崇朝十里忽得午风快然成咏 欲知舟上泷,譬若鱼升木。 因循日高舂,跌宕水一曲。 欹岸黄叶林,谙数参差屋。 翻疑白下山,苦恋篷际目。 何来快哉风,径为帆鼓腹。 又如绝尘马,或是避弦鹿。 奔云乱鹅鹳,碎浪喧琴筑。 列堠争送迎,顾揖不暇瞩。 榜人啸间逸,余亦谢拘束。 濯发洧槃流,何心诮旸谷。 注释与赏析: 1. 无风溯江崇朝十里忽得午风快然成咏 - 无风时顺流而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 (1)“遥”是形声字,从月旁读音为“yáo”,意为远;“尚”是意符,与“阳”组成“王南村”,是人名;“席”是名词
晚望飞来寺 东峰微霭西峰黑,万树云浓蘸江色。 晚霞映照在东侧的山峰上,形成一片淡淡的白色;而在西侧的山峰上,则被浓密的云雾遮蔽着,显得更加幽暗。万树之间,云雾缭绕,仿佛是一层厚厚的云海。它们与江水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名蓝绀碧杳难寻,疑是飞行夜无迹。 蓝色的天空和翠绿色的树木相互辉映,让人难以分辨它们的具体位置,仿佛是在夜晚飞翔,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那些神秘的飞鸟
过南海庙以晚不及登呈同舟王明府 暮江潋滟潮欲平,林间金碧摇空青。 波罗古庙昏自扃,昌黎文光闪列星。 骆越铜鼓寒有声,祝融此时朝百灵。 海风飒飒云冥冥,扶胥龙鱼纷送迎。 北人屏息不敢庭,相与闭船火荧荧。 对语参差乡曲情,邻舟互猜洛下生。 呼褚季野为荒伧,自笑所至人易惊。 不如去访朱青精,天鸡夜半开层城,与子撇波可以行。 注释: 1. 暮江潋滟潮欲平:傍晚的江水在微风中泛着微波,潮水似乎要平静下来。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是考查诗歌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综合考核题。本题中,“老宿写经经在眼”一句中“老宿”指和尚;“千偈”,指佛经;“经在眼”指经书放在眼前;“电光转”比喻读经速度快,一目十行。接着两句描写的是一幅佛画。“山精洒扫倦欲眠”,“山精”,指僧人;“洒扫”指打扫;“倦欲眠”,形容僧人打扫卫生后疲惫不堪的样子。“拥彗而偻人衣冠”,意思是僧人拄着拐杖,穿着僧衣
【注释】 老大两布衣:年纪虽老,但仍然穿着布衣。 宴然:安乐自得的样子。当世士:当代的有才德的人。 各出一诗卷:各自拿出自己的诗卷给对方看。邈矣古男子:古代的男子多么遥远啊!邈,远。 岭南冬亦春:岭南地区冬天也像春天一样温暖。 坐讶(yào)清寒起:坐着感到一股清凉的寒气升起来。坐,坐着。 冰与雪:指雪花。披拂:飘动、飘洒的意思。 怀袖里:怀里、袖口里,指身上。 我行穷万里,所遇无可喜
译文 上元节微阴傍晚我在惠州合江楼下泊船,李督君准备原张灯置酒大陈百戏。我忽然听到我到来,就迅速邀我登上楼纵饮到二更,云散月出望见江山夜色做歌。 春风吹拂着这美好的时节,忽如一叶扁舟来到我的身边。 偶尔在循州东城下看见城上的飞楼。那楼上云雾缭绕,仿佛东坡先生曾居住的地方,两江依然从前合流。 傍晚的阴霾未散去水烟升起,灯火闪烁幽幽映照。 楼中彩霞灿烂,楼外突然传来喧闹的歌声。 将军目光锐利
【解析】 题光孝寺风幡堂所藏贯休画阿罗汉像二轴各一首 其二 打包何来自西竺,憩足昂头观有欲。 “打包”,指僧人将经卷等物品捆绑好准备带走;“西竺”指古印度佛教中心;“憩(qì)足”,停歇脚步,指驻足观看;“昂头”是抬头的意思;“观有欲”指看到阿罗汉的画像,产生了某种欲望。 “猿公低树如有言,山僧无我何见闻。” “猿公”指树上栖息的猿猴;“有言”,指猿猴在树木上发出声响;“无我”,指没有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