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
【注释】 东方:古代称日出方向,这里借指太阳。徒行反家室:徒行,步行;家室,家庭。 室人(nǚ):妻子,女子。走相讯:走来走去互相询问。 明:清楚明白。非梦寐:不是做梦。 欲辩:想要辩解。仍自失:仍然说不出话来。 喜极:高兴得不得了,极度喜悦。双涕零:眼泪流了满脸。转面:转身。各衔恤:互相安慰、关怀。 垂镫(dēng):悬挂在车前的灯。照:照明。缃卷:淡黄色的经书。浮埃:灰尘。朱瑟(sè)
【注释】 ①“离愤”即“怨愤”,因事而发的怨恨。⑤“我行”指作者自己,说自己要远行。⑥“原鸰杭高声”出自《诗·小雅·斯干》:“有鸟高飞,鹊征于郊。之子于归,皇驳其音。”原意为:有鸟飞翔,鹊在郊外鸣叫。儿子出嫁了,声音凄厉哀伤。⑦“十步九回头”语出唐代诗人李白的《秋浦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诗是明代弘治乙丑年四月所作,当时因弹劾寿宁侯而被关入诏狱。诗的十四首之一。 皇矣彼上帝,赫赫敷明威。 四序舒以惨,中有玄妙机。 烛龙跃天门,一朝景光回。 昔为霜下草,今为日中葵。 稽首沐罔极,欲报难为词。 注释:伟大的上帝啊!您的光明和威力无处不在,无所不及。四季交替,您总是那么严厉,但同时也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就像烛龙一样,从天而降,瞬间将黑暗驱散。曾经在寒冷的霜叶下挣扎求生
【注释】: 离愤五首——这是作者在正德戊辰年五月所作。是时,阉党刘瑾掌权,他指使弹劾章奏出自他的手笔,矫诏收拘,下诏狱问罪。这首诗写于被拘期间,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正德戊辰年五月——公元1518年。 重行—重复前行。驱车—驾车。前上西山陲—往西山的方向前进。 白日—太阳。忽已冥——忽然已经昏暗。归鸟—飞回的鸟。来何迟——怎么这么晚? 飘风—疾风。征衣—远行的衣物。北逝—向北飞驰
【注释】 1. 练练:形容风声如丝,又形容月亮皎洁明亮。 2. 郁郁:茂盛的样子。 3. 苍茫:辽阔无边。 4. 车:这里指车轮。 5. 识是平生友:意思是说,你是我的老友。 6. 双琼玖:即琼玖之珍,珍贵的宝物。比喻朋友间赠与的礼物。 7. 虎狼夹衡轭:比喻权臣的挟迫。 8. 狐狸草间走:比喻小人得势后四处奔走,狼狈为奸。 9. 东方渐发白:天渐渐亮了。 10. 天威煽方处
【注释】: 五、结发事君子,缔结固不解。 六、青蝇玷白璧,馨香逐时改。 七、恩阻爱不周,弃掷良在此。 八、红尘何冥冥,白日沦西海。 九、对面有诀绝,何况万馀里。 十、得宠各自媚,谁为展情理。 十一、讹言方猬兴,君子慎其始。 【译文】: 刚出生就立志报效君子,结发之盟岂能轻易解除? 小人谗言如同青蝇玷污洁白的玉璧,美好的名声随时间而改变。 恩情阻隔了对对方的爱恋,抛弃舍弃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离愤五首 正德戊辰年五月作是时阉瑾知劾章出我手矫旨收诣诏狱 其三 注释: 北风号外野,五月知天寒。 注释:北风呼啸着吹过野外,五月的天气就知道很冷了。 海水昼夜翻,南山石烂烂。 注释:海水在白天晚上都在翻腾,南山的石头已经烂掉了。 丈夫轻赴死,妇女多忧患。 注释:男子可以轻易地赴死,而妇女们却有很多的忧虑。 中言吐不易,拊膺但长叹。 注释:我的话语不容易表达出来,只能拍着胸口叹息。 永夜步中庭
【注释】曳(yè,拖)鸣佩:佩带玉饰的环佩。谒(谒,拜见):拜见。扣(kòu,叩击)天阊:指叩见皇帝。圣人:指天子。垂衮衣:指穿天子之服。赓(gēng,续)歌:歌唱。鼎成:指鼎器完成。我顾:我回头顾盼。奄忽(yǎnhū,忽然):突然。龙翔:指龙飞上天。生死变化理:生命和死亡是变化的规律。反覆:反复。开:揭示。亡:死。荣华:富贵荣华。连茹:相连的草本植物。切微霜:即切近寒霜
这首诗是《杂诗三十二首》中的第二首,通过描绘一系列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大司肃制度”指的是朝廷中那些掌管礼仪制度的官员们,他们负责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而“鸿儒振英仪”则是指那些博学多才的人,他们以自己的才智和风度来影响和改变社会。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对这些人的期望和他们所承担的社会职责。 “生杀原异门,为猷视厥施”描述了社会的残酷性和不公现象
注释与赏析: 杂诗三十二首 其一 - 译文: 英雄们致力于伟大的事业,他们坚定地奋斗,总是充满激情。他们不惜牺牲生命来报仇雪耻,勇敢地在战场上争取胜利。 1. 捐身赴国仇: 形容英雄们愿意为国家的仇恨(如战争)而献身,表现出他们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 2. 效命争战场: 意指英雄们为了战斗的目标而效力,勇于面对生死,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对使命的忠诚。 3. 明甲耀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