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
注释: 共工触山折断了,夸父去不复还。 娲氏怀忧伤,炼石思念造天。 妖姬鼓哀瑟,嬉戏王台间。 草昧怨无侯,哲者心中自煎。 小鸟填巨海,芦灰遏洪川。 力诚有不及,心情良可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杂诗,共有三十二首。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独立的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 第一首诗“共工触山折,夸父去无还”,描绘了共工和夸父两个神话人物的形象。共工因触怒天帝而触山折断
杂诗三十二首 其六 大道竟焉陈,末运忺相欺。 谗疑进贝锦,交乱令心悲。 鸱鸮翔茂林,乌鹊游下枝。 人情有偏好,触意生乖离。 长门绪清吟,鱼肉怨新诗。 玉分石见仇,咄嗟当语谁。 注释: 1. 大道竟焉陈:大道(正道)已经展现,如同陈设一般。 2. 末运忺相欺:末运(衰败的时期)轻浮而相互欺骗。 3. 谗疑进贝锦:谗言疑虑像织进了美丽的丝织品一样。 4. 交乱令心悲:使内心变得悲伤不安。 5.
【注释】: ①杂诗三十二首:汉乐府《杂曲歌辞》之一。②洪涛匪我游:洪涛不是我所游玩的。洪涛,大波涛。③改马登山椒:改变马,登上山椒。④萧萧:风声。⑤鬼怪时以兴:鬼怪时常引起。⑥云逝谁能招:白云飘逝,谁能招回它呢?⑦禽鸟相聚鸣:禽鸟聚集在一起鸣叫。⑧原兽复晨号:野猪等野兽又早晨嗥叫。⑨置此勿徒苦:放着这个不要白白受苦。⑩乘云可宏翱:乘着云彩,可以高飞远翔。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杂诗。
【译文】 要驱车出城去,究竟要奔往何处? 心里想的是:能让我快乐才是好。 南方蛮夷动乱如麻,匈奴侵犯榆林。 挥剑誓与敌人同归于尽,敌军忽然像山崩一样倒下。 难道是为了那一寸一寸的功勋, 国家的仇恨至今仍然怒不可遏。 昆仑山下进贡织皮,鸱鸮怀揣着好消息。 功高自然不奖赏,谗言嫉妒才找上门来。 可悲啊那个险恶的人, 他的言辞谁又能真正理解他。 【注释】 命驾将何之:命驾,驾车;之,前往。将,将要。之
【注释】杂诗三十二首:汉乐府《杂曲歌辞》之一。杂诗,即非正统的诗歌,内容多写男女之情,或反映社会现实。《杂诗三十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做,共三十二首。 其十一:指《杂诗三十二首》中的第十一首,此首为作者所作,表现了他对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强烈不满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登山望四海,日夕忽至沉。 登上山头远望四方,太阳已落西山。 日夕:傍晚;日沉:太阳下山。 俯身眺城廓,痗然沾我襟。
杂诗三十二首 其九 悲风厉岁晏,宵旦未云巳。 寒冬雨雪至,江汉骄南纪。 临堂翳孤松,杳杳叹成理。 凉潦不溢泽,时雁鸣高起。 一飞摩青天,倏忽乃万里。 讯言蓬蒿士,沓沓竟何以。 注释: 1. 悲风厉岁晏:悲风凛冽,时间接近岁末。2. 宵旦未云巳:夜晚还未亮就天色已亮。3. 江汉骄南纪:江汉以南的大地骄阳似火。4. 临堂翳孤松,杳杳叹成理:孤独的松树在厅堂里,我感叹人生无常。5. 凉潦不溢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杂诗三十二首》中的第十三首。全诗如下: 倚闾(yǐ jī)迟佳人,日莫期不来。 拂衣舍之去,去上延秋台。 旗旌蔽原坂(fú zhēng bì yuán bǎn),鼓角鸣且哀。 黄鹄翔不下(háo hú xiáng bù xià),腐鼠鸱(chī chí)见猜。 壮士愤国难,抚剑但徘徊。 白日倏西倾(shū shí xū xī qīn),怆惋肝肺摧。 注释: - 倚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诗中描绘了作者在空堂中独自坐着,心情忧虑,担心被人欺骗的情景。他感叹自己虽然怀有远大的抱负,但却被世人所忽视。同时他也对那些沽名钓誉的人表示了不满,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兀然坐空堂,戚戚怕窃悲。 译文:孤独地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心中充满忧虑,害怕被人嘲笑和讥讽。 注释:兀然,形容空旷、无人的场所。戚戚,忧虑的样子。窃悲
【注释】 进贤门:汉文帝所建,在今陕西西安南。 弥野:弥漫田野。 清川:《诗经·魏风》有《陟岵》:“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崇岑:高耸的山岭。 白骨皓四隅:白骨堆积于四方。 阖门:指朝廷。 漏网顿天纲:比喻朝廷诛杀忠良。 玄鹤:即仙鹤。 一逝声影灭:仙鹤飞过,声音和影子消失无踪。 【赏析】 此诗为杂诗之十。前八句写朝出进贤门,南望故乡,但见满野荒凉,白骨遍野
注释: 杂诗三十二首 其八 有衍东园椒,结实何累累。 枝条伸展得很远,不易修剪,斧子砍伐它,就轻易折断。 燕雀本来是小鸟,想展翅高飞。 可悲啊,不懂得自省的人,失去了正确的道路就会迷失方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诗。诗人以“东园椒”为题,描写了园中椒树的繁茂和枝干易折的特性,借此抒发自己对世事变迁、人生坎坷的感慨。全诗用意深刻,寓意丰富,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