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
杂诗三十二首 其十七 昔有玩世士,乃处匡山阿。 其人久已冥,春林发烟萝。 故址栗里旁,见者不忍过。 荷锄岂不苦,刈薪行且歌。 诋毁日来加,醉酒良靡他。 沉冥在一时,千载固难磨。 小儿为督邮,磬析将如何。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以下是对每一节的详细解释及其背景意义: 1. 昔有玩世士: 描述了古代一个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生活的知识分子形象
【注释】 玉梁:即“玉阶”,指台阶。游:游赏。怀玉颠:指登上玉阶的最高点,也即“玉颠”。应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的兽。《楚辞·天问》:“何壮士之不云兮,扬云霓而暴兴。”《文选》作“应龙”。白雾:白色的云雾。接我升云烟:意谓与我在云雾中相遇。轩:车前的横木。望:眺望。倾城:倾覆城郭,这里指被贬谪。嗟叹:长声叹息。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被贬谪到岭南时,在登高望远中产生的感慨和哀伤
【注释】 旨:情趣,情致。游淦南:泛指漫游。淦南:地名。曾:通“增”,增加。天台:山名。玄冥:即玄冥神,掌管冬季阴冷天气的神祗。悲风来:形容北风凛冽,吹得人感到十分凄凉。槯:通“拱”,环绕。玉梁:指仙桥。安在哉:在哪里呢?王乔:传说中的仙人。三洲:指中国、印度、波斯三国。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名。黄鹤: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常栖息于高处。高岑:高峻的山岭。清云:轻淡的云雾。曳:拖。徘徊:盘旋。 【译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杂诗,共三十二首。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1. 灼灼缀枝华,荣艳一何好。 - "灼灼"形容花朵繁茂、鲜艳。"缀枝华"指花朵附着在树枝上。"荣艳一何好"意为花朵如此美丽,真是令人喜爱。 2. 朝阳溢其葩,馀光照寒槁。 - "朝阳"指太阳的光芒,"溢"表示充满、扩散的意思。"葩"是指花朵。"馀光照寒槁"意为阳光照射在花朵上
杂诗三十二首其十六 无荣亦无辱,倚伏还相随。 韩侯叹良弓,宁复歆昔时。 华春敷明阳,各艳容与姿。 孤松秀严冬,历世谁可期。 照耀东门瓜,前贵今岂知。 较计毁誉间,无乃贤达卑。 注释: 这首诗是韩愈杂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无荣亦无辱,倚伏还相随(没有荣耀也没有羞辱,一切都在变化中): 这句诗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无论是荣耀还是羞辱
【注释】 阳回:太阳回归。 杳无朕(jīng):没有迹象,指隐没不见。 朔风:北风,即寒风。 者何禽:指什么呢? 衔枯:叼着枯枝。 环也特其遭:就像环(指月亮)那样,它运行的轨道是有定数的。 穷者非尽愚:穷困的人并不是全愚蠢。 显岂皆贤豪:显赫之人并不都是贤能豪放之辈。 羲阳:日。 奄西驰:迅速向西飞去。 如何途路子:怎样的道路呢? 得意:自认为有成就。 怕自骄:害怕自己骄傲自满。 【译文】
杂诗三十二首 其二十二 贵贱各有命,昧者苦保持。 殷勤话言接,转面不可知。 一言相千秋,冠盖吓来驰。 鴳雀鳱梧桐,翕习鸾凤饥。 鸡鸣市朝动,董生方下帷。 注释: 1. 贵贱各有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出身和命运,无法改变。 2. 昧者:指不明事理的人。 3. 保持:维持现状。 4. 殷勤话言接:频繁的言语交流。 5. 转面不可知:转身后不再相见。 6. 言相千秋:言辞能流传千古。 7. 冠盖
【注释】 1. 杂诗:魏晋南北朝时的一种诗歌。三十二首,是作者的一组五言绝句集。“亭亭”形容松树高耸而直立的样子。 2. 匡山:山名,在今江西九江市南。 3. 李公:指李膺。东汉末年著名的清官,因党案被杀。 4. 深冥:深远幽暗,这里指朱氏家族。 5. 朱氏扬其芳:指朱氏家族显贵,并发扬光大。 6. 仰身攀林岩:仰身,弯腰,表示敬仰。攀,抓住、握紧。 7. 俯之泪数行:低头,表示悲伤、痛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杂诗三十二首》中的第二十三首。全诗如下: 惙惙怀坦途,由之乃江河。 波起旁所骇,舟中如室家。 中林设暗罟,鸿鹄逝九阿。 谗巧诚相戕,飞鸟日暮过。 修短自然理,作色将谁何。 注释: - 惙惙(hè)怀坦途:形容心情舒畅,无忧无虑地行走在平坦的道路上。 - 由之乃江河:比喻人生如江河一般,顺流而下,不受阻碍。 - 波起旁所骇:比喻波浪在旁侧激起了惊扰和不安。 -
注释: 匡山有老人,自称岩下公。 匡山,即华山,在今陕西渭南县北。岩下公是诗人对华山老人的称呼。 绿发渥朱颜,皎若云间鸿。 绿发,指白发,表示年高。渥,浓密。朱颜,即红颜,指青春年少。皎,明亮的样子,这里形容老人精神焕发。云间鸿,比喻老人如鸿鹄般高飞远举。 往来骑白鹿,姿美精肉充。 往来,指来往不定。骑白鹿,指骑鹿遨游四海或指神仙。姿美,指容貌美好。精肉,指身体强健。 招我将从之,心阻难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