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
【注释】 梵天寺:在江西上饶市。 坡老: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曾为江南东路安抚使,故称。 钱王:指宋太祖开宝元年(970),钱惟演任江都县令,建此佛塔,后毁于兵燹,重建时用木料代替了铜铁,称为“木塔”。 初地藤缠瓦,三门竹补墙:这是说梵天寺的初地殿、中天殿、后部三座大殿,都用藤条绕着瓦片;墙壁也用竹子修补。 人闲重陈迹,留坐看江光:游人很少,可以悠闲地观赏古迹,欣赏江水风光。 【赏析】
【诗句释义】 桃源县雨中停泊在客栈,寄居在弟子山。 带雨的河水声音很大,黄昏时船上很空荡。 虫儿鸣叫的声音,草滩上草丛中的蟋蟀声; 烛光照映枕边书,夜晚的寂静中只有烛光闪烁。 瘦弱的弟弟入梦,衰弱的亲人问候安好; 天明后仍要转动舵轮,远方家人的来信渐渐稀少。 【译文】 桃源县下雨时我停船投宿在客栈,寄居在弟子山。 带雨的河水声音很大,黄昏时船上很空荡。 虫子叫声,草滩上草丛中的蟋蟀声;
我们将逐一解释这首诗的每个句子: 1. 即次便幽窄,窗深雪纸明。 - 注释:此处的“次”可以理解为居住的地方,即住所。"便幽窄"形容住所狭窄、幽静。"窗深雪纸明"则形容窗户深且明亮,仿佛是白色的纸片,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2. 棘墙愁露索,尘市畏风行。 - 注释:"棘墙"指的是荆棘覆盖的墙壁,可能是指简陋的住所或环境。"愁露索"形容在这样环境中感到的孤独或忧愁。"尘市"指的是尘土飞扬的市场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诗歌内容,最后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本诗写于诗人经过富庄驿时,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村图景。前四句描写沿途所见之景;后四句刻画旅途中的感受。 【答案】 遇
【译文】 二月一日丹阳舟中初晴, 故国阴霾月已满,江程晴天一朝。 流年供浪迹,极目咏离骚, 陂暖初青麦,沙明上信潮。 熟知春事近,更觉旅情遥。 注释: 1. 丹阳舟中初晴:丹阳,指今江苏镇江一带,这里以丹阳舟中为背景来描绘春天的景色。初晴,即刚刚晴朗的意思。 2. 故国阴弥月:故国,指故乡;阴弥月,阴云笼罩了整个月,形容家乡天气阴沉。 3. 江程晴一朝:江程,指的是江上的行程;晴一朝
【注释】 双桥:指建于江边的两座石桥。双,一作“两”。故道:原路。迟迟:形容时间很长。水关:指渡口。梁生:指梁鸿。陆子:指陈寔。陆机《赴洛》:“陆子非我友,焉能异斯人。”梁鸿、陈寔都是东汉的隐士,以高洁著称。陆机《拟古诗》之二:“陆子岂我侣,焉能异斯人?”逃名早:逃避名利之苦而早归隐。梁生:指谢鲲。谢鲲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敬仰,隐居不仕。避地艰:躲避战乱,生活艰难。渔郎:泛指捕鱼的人。无所恨
注释: 入洛谁相问,深居等系匏。 洛阳城中没有人询问我,我独自深居就像系在树上的匏瓜。 唐碑从寺勘,秦译借僧抄。 唐代的碑文我亲自去寺庙里考察,秦代的译经书则借给僧人抄写。 风雨新圆梦,云山广绝交。 风雨刚刚过去,我的梦想也刚刚实现;而远在天边的友人却与我隔绝,无法再见面。 时时期二妙,携手看烟郊。 时不时地与朋友相聚,一起去欣赏烟雾缭绕中的田园风光。 赏析:
注释: 四月在吴淞好,天低树压桥。 四月在吴淞好,天低树压桥。 这是描绘了四月时节,吴淞地区的景色,天空低垂,树影婆娑,仿佛要压住古老的石桥。 青芦界湖尾,白鸟点山腰。 青芦界湖尾,白鸟点山腰。 这是描绘了湖边的芦苇和湖中的飞鸟,它们点缀在青山的腰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踏水女初嫁,搦鱼童尚髫。 踏水女初嫁,搦(nuò)鱼童尚髫。 这是描绘了两位女子的新婚生活,一位是踏水的新娘
注释 - 忆笋:回忆春天的笋。 - 三月春风老:在三月份,春风已经老去。 - 乡园未得书:家乡的花园里没有收到书信。 - 平安问修竹:希望平安无事,问候修长的竹子。 - 甘脆忆家蔬:怀念家乡的蔬菜。 - 雨绿盈山市:雨水使山城的树木更加青翠。 - 泥香送佛庐:泥土的气息伴随着佛教寺庙的气味。 - 清馋有如此:我对于美食的欲望如此之深。 - 血味愿教除:我宁愿去除这种欲望,也不愿意失去它。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注意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题干中给出的诗句进行理解,最后按要求作答即可。 【答案】 ①不拟花遮眼:不想用花朵遮挡眼睛去观赏美景。拟:想,打算;②欲知春未阑:想探问春天还没有走完的意思。阑:完。③映窗怜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