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谋
念奴娇 · 题秋厓卷子 曝书人老,好池台都共,画叉飘泊。碧玉通津流客梦,分付雨烘烟托。千首填词,十年磨剑,心决归耕乐。小楼添否,白头依旧牢落。 难得两幅鹅溪,一船虹月,来侑郫筒酌。坐忆承平觞咏事,展对凉堂清幕。灵宝厨空,丰城剑合,此中关丘壑。钱郎句好,须君补上笺角。 注释: 曝书人老:指喜欢读书的人年岁已高。 池台都共:指池塘和亭台都是作者的最爱。 画叉飘泊
【注释】 彭嫣(yān):唐代女诗人,与白居易为友。北山:指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林:汉代宫殿名,在今陕西西安西。金茎:指汉武帝的求仙药玉柄承露盘。澄露:清露。消渴:病渴,即心病。云鬟:古代妇女发髻高挽成云状。双清珰札(dāng zhá):双清是两个珍珠串成的耳环,珰是玉饰的耳坠,札是丝绳。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对友人彭嫣的赠诗,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美之情。全词以“上林游猎”起,点明时间地点
注释: 念奴娇·月下过叔问吴小城东墅,乃七夕也。归来始觉之 樵风溪馆,有吴鸥分席,闲缘潇洒。灭烛自携凉月色,来理茶瓜情话。罢笛鸿归,开帘萤入,一扇风无价。稀星出没,薄罗云意如画 忘却天上秋期,红墙碧汉,隐隐飙轮驾。功拙未关吾辈事,赢得清凉今夜。针缕闲情,盘花绮梦,老去慵描写。高梧摇露,远空仙羽来下。 赏析: 此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4)七月三日在苏州作。词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
【注释】 1.暝(míng):天黑。 2.竹:指院中翠竹。 3.露庭一白:庭院中一片皎洁的月光。 4.吴丛桂:指月下桂花。 5.娥妆慵约:形容月色朦胧。“娥”即月亮,“妆”是装饰,“慵约”是懒于约束。 6.香陌:花香弥漫的小路。 7.皴破长笺:形容秋夜清冷,霜花陈迹。“皴”(cūn)是裂开的意思。 8.冥鸿海侧:暗指诗人在海中漂泊,孤独无依。 9.瘦客:这里指作者自己。 10.石湖鸥:指作者自己
【赏析】 此词为送别之作。首二句写送别的场景,“伯宛”是作者的友人,因年老而游北地。“执别”、“依黯”是分别时的情景。“三叠姜韵”指饯行之酒。“转海西风”,形容海上的大风。“冲帆破淞碧”指冲破波涛和急流。“高鸿”句是说大雁向南飞去,诗人目送着大雁远去的身影。“穷望眼”三句是说:在江楼上遥望,只见远处的人烟稀少,一片荒凉冷落景象。 “疏寂”二句是说,由于离人远去,路途遥远
红林檎近枇杷 分笼樱初罢,系枝铃仨圆。素手荐新雨,霏香乱瑛盘。东园西园载酒,坐想露嚼风餐。旧约曾骤雕鞍。 注释:分笼中的樱花已经盛开结束,系在树枝上的花铃儿圆滚滚的。她伸出白皙的手指,将新鲜的花朵轻轻摆放,花瓣上还沾着晶莹的雨水。这些花瓣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如同散落在翡翠盘中的玉珠般美丽。我独自在花园中漫步,想象着与心爱的人共享这份美好。我们在春天的田野里驰骋,追逐着自由的梦想。 花里闭门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此题中“镜流换眼,避旧约、丳湖叠舸”、“水乐空岩,烟禽深竹”等句的赏析。 (1) “听水乐空岩,烟禽深竹林”,意思是:在空寂的岩洞里聆听水乐之声,在茂密的竹林深处欣赏飞鸟。“听水乐”三字,是说听水的乐声,而“空岩”“深竹”又点出环境清幽的特点;“烟禽”即指烟雾弥漫中的鸟儿
【释义】: 雁已老了,长云悠悠;乌鸦翻飞着逝去的旧日,断愁无力。未能完成隐居的计划,想到苕山的怨人凝碧。寒花如鼓点般地敲动,还解笑、庞眉书客。湛寂,西崦老仙,约鸥边将息。 红香旧陌,撩梦铜驼,巢痕半尘藉。三年一觉瘴国。渺南北。好约岁寒胥宇,雪棹五湖吟历。只过墙清饮,轻负落杯山色。 【赏析】: 《惜红衣·其三》是词人的一首词。词中以写景为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被花恼此紫霞翁自度腔也。止莼、叔问一再和之,余效之 梅风薄扇黯吴天,如墨坐迷窗晓。乱鴂催春去多少。青门白社,销年梦影,镜里逡巡觉。弹剑懒,著书迟,酒杯只称花枝照。 依旧是去年人,闲恨萋萋似芳草。烟萝路背,画㡧苕山,倦枕还寻到。是宽鞋瘦策旧经行,又飞絮、飞花故相恼。一叶去,省识临盟鸥渐老。 【注释】 紫霞翁:即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人
注释: 梅树的香气渗透到衣襟,我闭门三日不出门。傍晚时雨停了,黄莺稀少。东风和着柳絮转晴丝。红色的花朵已经凋谢了,我懒得作春词来饯春。 欢庆的事情相隔一年又一年。樱桃已经三番两番地开放,只剩下斜晖。我的闲愁取次报君知。漂花的水,流恨上朱扉。 赏析: 《小重山·答叔问》是南宋词人吴文英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以“闲”字为眼,以“愁”字为神,表达了自己对春天、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