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引
【解析】 本词以“苕溪”为题,应是作者在湖州(今浙江吴兴)居住时所作。此诗前两句写诗人在湖镜亭与婢女话旧的情景。后两句是说:你自认为有倾城倾国之貌,但没有人与你争艳比美,我倒愿意做你的知己。 【答案】 ①苕溪:指太湖洞庭山的苕溪。苕溪,即西施浣沙之地。②银华:指美女的肌肤。铸:用金属铸造。③玉台:指女子。犹恐:担心。④须将珍重贮:意思是要像珍藏珍宝一样珍惜、爱惜。⑤伊家:她。自信:自以为了不起
【诗句】 1. 芳塘看逾好。绿遍依前草。 2. 而今梦断云窗渺。新词谁解道。 3. 图中彩笔,琴间凄调。 4. 愿来世、长相保。 5. 朱弦锦段浑闲了。伤心人已老。 【译文】 在芳香的池塘边看着它,比过去更加美好。现在的梦断了,就像云窗一样遥远。谁能理解这新的词句?图中的彩笔和琴上的调声让人感到凄凉。希望来世中我们能够永远保持这份关系。朱丝弦上的锦缎已经闲置不用了。伤心的人已经老了。
【注释】 莺帘:用鸟笼制成的窗帘。桃鬟:女子的发髻上插着桃花形状的簪子。一杴:指柴火,也代指炉灶。中年意:中年的心情。飞红:落花。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东坡居住时所作,写春愁之深。开头“莺帘呼梦起”,是说春眠初起,被莺声惊醒,睡眼惺忪,朦胧中好像看见美人呼唤,唤起了梦中之景,这两句写人,写情细腻入微,极富韵味。“桃鬟泫妆泪”写美人,写情更是缠绵。一个“哭”字把美人娇羞的神情活现出来
诗句释义: 东坡引:这是苏轼的一首词牌,属于“小令”类型。 鸾钗斜坠下:鸾钗(凤凰头饰)已经斜斜地掉落下来。 指尖喷兰麝:形容手指上涂抹了香粉,如同兰花和麝香味道一般。 纤纤抓背真堪诧:纤细的手指抓在背上,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好像有什么神奇的东西藏在这细嫩的皮肤之下。 铁鞭何用怕:铁鞭又有什么用呢?这里的“怕”可能指的是对某些事情的恐惧、担心或担忧。 轻拢慢捻,弹筝销夜:轻轻地拨弄弦线,慢慢地弹奏
【注释】 绣衾:绣有花纹的被子。 潇潇几番过:潇潇洒洒地吹了几阵。 初时还小后来大:当初还是那么娇小,到后面就变得那么大了。 梦魂何苦楚:梦魂为何如此痛苦。 雨师:指雨水。 尽淅沥:雨声连绵不断。 愁无那:愁得无法排遣。无那,无法。 漏声都听错:听到的滴答声都分辨不清了。 【赏析】 《东坡引》词调本名“水龙吟”,又名“雁飞云”、“雪月交光”、"暗香"等。此词上阕写雨打绣衾,下阕写听漏声而愁苦难忍
【诗句解析】 1. “梁间双燕宿”:梁间,指屋梁之间的空隙。燕子在梁间筑巢栖息。这一句描写了一幅春天的景色,梁间的燕子正在筑巢。 2. “回身守空屋”:回身,转身的动作。守,守护、看守。空屋,空荡荡的屋子。这一句描绘了燕子守护着空荡荡的屋子的情景。 3. “那堪梦断风摇竹”:那堪,怎么忍受得了。梦断,梦醒。风摇竹,风吹竹子的声音。这一句描述了燕子醒来后,被风吹动的竹子声音惊醒的情景。 4.
【注释】 东风:春风,春天的风。焦化:用煤、焦炭等作燃料,在炉内高温下将石油、天然气等原料加工成气体或液体产品的工业过程,如煤气生产等。这里指炼焦。石:指煤炭。采山聚卝(kuài):采集山上的石头,这里代指采集矿石。又看焦化:再看如何进行炼焦。道:名词用作动词,即“使”。压:名词用作动词,即“压缩”。成:名词用作动词,即“完成”。旗:名词用作量词,即“面”。借:形容词用作动词,即“借助”。
【注释】 1. 买田阳羡曲:指唐代张志和《渔歌子》中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句。张志和在阳羡隐居时,自号“白云”,故称其隐居的阳羡为“白云”。 2. 胡骑惊翻覆:指唐末黄巢起义军攻长安,僖宗逃往四川成都途中,被后梁节度使李克用所俘。 3. 开皇临睨归来速:指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后回京,即帝位。 4. 朝云梦断何须续:指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5. 有人模真瓣香祝,翩然曳杖看修竹
诗句释义 1 "月儿圆似镜":月亮圆满如镜,形容月色明亮。 2. "偏是人孤另":偏偏只有我一个人孤独地在这里。 3. "下阶怕露弓鞋影":走下楼梯时担心鞋上的花纹在月光下显得特别明显,可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4. "画裙风不定":画裙随风摆动,没有固定的样子。 5. "阑干还独凭":独自一人倚靠着栏杆。 6. "露湿苍苔冷":露水打湿了青苔,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7. "新篁敲遍谁相应"
【注释】 1. 东坡:苏轼的别称。 2. 冰弦:形容琴声清脆悦耳。 3. 玉:这里比喻美女的手指,指弹奏琵琶的女子。 4. 珍珠乱泻声声续:形容琴声如瀑布般连绵不断。 5. 断肠销尽烛:形容琴声让人伤心到极点,仿佛蜡烛一样燃烧殆尽。 6. 断肠销尽烛:形容琴声让人伤心到极点,仿佛蜡烛一样燃烧殆尽。 7. 愁多怕听:形容琴声让人心烦意乱,害怕听到。 8. 春山暗蹙:形容琴声如同春山般起伏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