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弦何处曲。弦畔纤纤玉。珍珠乱泻声声续。断肠销尽烛。断肠销尽烛。
愁多怕听,春山暗蹙。恨往事,心头触。廿年噩梦将人促。残棋刚半局。残棋刚半局。

【注释】

  1. 东坡:苏轼的别称。
  2. 冰弦:形容琴声清脆悦耳。
  3. 玉:这里比喻美女的手指,指弹奏琵琶的女子。
  4. 珍珠乱泻声声续:形容琴声如瀑布般连绵不断。
  5. 断肠销尽烛:形容琴声让人伤心到极点,仿佛蜡烛一样燃烧殆尽。
  6. 断肠销尽烛:形容琴声让人伤心到极点,仿佛蜡烛一样燃烧殆尽。
  7. 愁多怕听:形容琴声让人心烦意乱,害怕听到。
  8. 春山暗蹙:形容琴声如同春山般起伏不定,让人心生忧郁。
  9. 恨往事:表示对过去的回忆和怨恨。
  10. 廿年噩梦将人促:形容过去的二十年间,一直被噩梦困扰,使人感到痛苦。
  11. 残棋刚半局:形容自己已经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只剩下一半的机会。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在晚年所作的一首咏物词,通过描绘琴声的特点,表达了他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

“冰弦何处曲”一句,用冰弦来形容琴声的清澈和高洁,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接着,“弦畔纤纤玉”一句,以玉来形容弹奏琵琶的女子,展现了她的柔美和才华。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琴声的具体描绘。“珍珠乱泻声声续”形象地描绘了琴声如瀑布般连绵不断,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断肠销尽烛”则表达了琴声让作者感到极度伤心,仿佛蜡烛一样燃烧殆尽。这两句充分展示了琴声的强大冲击力和感染力。

“愁多怕听,春山暗蹙”两句则是对琴声带来的负面情绪的直接反应。琴声让作者感到心烦意乱,仿佛春天的山峦也变得阴沉不定。这种描写更加凸显了琴声给作者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恨往事,心头触”一句则表明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怨恨。他感叹过去的二十年间,一直被噩梦困扰,使人感到痛苦。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这首词充满了深沉的哀伤和无奈。

这首词通过对琴声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和人生感悟。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忧虑。这种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