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绶
庚子年冬,我本餐霞之人,冲襟爱山水。时平恨不栉,碌碌守乡梓。 君沾微禄适闽越,我始同来酹江月。高挂蒲帆趁顺风,回头倏过千芙蓉。 望夫石远疑人立,目断归舟龙骨出。万古难销是经情,江声日夜疑呜唈。 金焦两点风利不得到,只恐烟萝暗腾笑。古杭五日留,西湖悭一游。 毋乃爱惜费,雨雪风飕飕。钱塘复上江山船,船头少女呼同年。 江湖也作廊庙想,不用文光射斗象。明眸皓齿竟虚名,水佩风裳空想像。 浙西山水天下奇
【解析】 此词作于淳熙八年(1181)作者与堂兄莲舫同游摄山时,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登高望远之景,下片写观景所思、所作。全词以“秋日”为题,描写了作者在秋日里登高望远所见之景,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认丹崖翠巘影钩连,别有洞中天。”意思是说,我辨认出那丹崖翠嶂的影子勾勒着山峰相连,仿佛另有一个洞府中的天宇。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作者看到丹崖翠嶂的影子勾勒着山峰相连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并分析其信息,体会诗歌的情感。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宵长人静。刮地东风紧”意思是:夜深了,人静了,刮着地面的东风很猛烈。“刮地”是夸张的写法,形容风势很大。“冷逼罗帱眠未稳”,意思是:寒冷逼迫着被褥,睡不安稳
买陂塘、题花寄与,玉人修竹幽居。还馀旧日争拈笔,应恨疏梅瘦雪。草草句,莫道不消魂,还有离愁积。为伊指点。只有到黄昏,片帆烟浪里,都未识。 青门种柳,记少年轻别,西楼共凭栏处。江南春信才堪寄,重见落花飞絮。君试觑,但乱点胭脂,难写相思苦。天涯倦旅。自唱我吹箫,长歌谁和曲?清宵暮雨。算翠被华灯,依然依旧。 赏析: 《买陂塘》是一首词牌名,原指一种小湖泊。作者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进行赏析。 本诗是一首词,词牌名是《浣溪沙》。这首词上片写景。首句“庆清朝春光明媚”点明节令,点明时序。次句“抚景怀人”,由景生情,抒发了作者因伤离而引起的愁苦之情。三、四两句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莺啼燕语,红紫催开
【注释】 ①莲甫:作者的堂弟。舅氏:指妻兄或妻姐。浦口:地名,今属上海市。②华堂:华丽的厅堂。雀屏:指画有孔雀的屏风,借指新娘的画像。③玳筵:指精美的酒席。④十二琼楼:指天上的宫殿。花似海:比喻鲜花繁多。⑤湘帘:指红色帷幔。⑥玉台:指仙女居住的地方。⑦箫声:即《广陵散》,一种古曲名。⑧九雏钗:即金钗。⑨付与:交给。丙丁双绶带:指夫妻二人。⑩鸾凤侣、神仙伴:用典,指成双作对。 【赏析】
【注】此词为登高之作,写景抒情,寓情于景。“一峰秀起群峰小”句用夸张手法表现山峰之高;下片写山中景色,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意。 菩萨蛮 · 登最高峰 一峰秀起群峰小。东流如带山腰绕。日落数归船。江村起暮烟。 来时松下路。半被云迷住。一笑问山灵。还离天几层。 注释: ①一峰秀起群峰小:一座山峰秀丽挺拔,比周围的群山显得更为高大。秀起,高耸、挺拔
【注释】 点点秋声碎,丝丝梦影残。露凉如水怯凭栏。辜负水晶帘外、月团圆。——点:滴;丝:细。 已觉鸡筹闰,生怜烛泪干。金猊熏透鹧鸪斑。可也无聊,可也掩屏山。——鹧鸪斑:即鹧鸪斑纹。 【赏析】 这是一首寄怀闺中人的词。上片抒写对远人云裳姨母的思念,下片则以“无聊”作结,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此词语言质朴而自然,情感真挚而深沉,是宋词中别具一格之作。 首句“点点秋声碎”,写秋天的声音
这首诗名为《谒金门》,作者是李清照。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译文、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一、第一句释义 诗句:“微雨歇。” 译文:轻微的雨已经停止。 关键词注释:微(微小), 歇(停息), 雨(雨)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的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为全诗营造了宁静舒适的氛围。 二、第二句释义 诗句:“正是晚凉时节。” 译文:正是傍晚凉爽的时候。 关键词注释:正是(正是如此)
注释 - 常仪: 古代传说中的美人名。 - 鹦鹉: 这里指代人,可能是作者自己或他所爱之人。 译文 记得那常仪离去时的情景,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恨意和思念。她不知道我的心思,但我却故意撩拨她的言语。 一夜细雨洒落小楼,春色逝去,不知归向何处?我戏弄地数着榆钱,希望能留住这美好的春光。 赏析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感情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