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注释】 卜算子·雪江晴月 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 收尽盈盈舞絮飘,点点轻鸥咒。 晴浦晚风寒,青山玉骨瘦。 回看亭亭雪映窗,淡淡烟垂岫。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词,描写了一幅美丽的雪霁江天图。上片写雪后初晴、月夜江边之景。下片写雪后的江上之景。 “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首句“明月”即指月亮,“飞琼”是形容月亮的洁白明亮如同仙女的翅膀一般,皎洁无瑕,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卜算子 春暮(壬午)天压树头青,草落斜阳碧。 消受晴光岁许恩,春色总无迹。 才被落花惊,又替残莺惜。 关住香风不出门,春梦何从觅。 注释: 1. 天压树头青:天空中的云彩仿佛压迫在树木的顶端,使它们显得更加苍翠。 2. 草落斜阳碧:草地上的草在斜阳下显得格外碧绿。 3. 消受晴光岁许恩:我在这晴朗的日子里感受到了岁月的恩赐。 4. 春色总无迹:春天的气息总是无法捉摸,仿佛已经消失在了远方。 5
诗句翻译: 1. 忆别燕双双,新燕添三五。 2. 教妾空房羞独眠,打碎巢边土。 3. 莫更摘花来,且自衔书去。 4. 唤得萧郎早早归,与汝重修补。 译文: 1. 回忆分别时燕子成双,又有几只新燕飞入我们的家。 2. 让我在空房里感到羞愧和孤独,因为新燕已经把巢建在了墙边。 3. 不要摘掉花朵,让我们自己继续传情达意,让萧郎早日归来,我们共同修补好这个家。 注释及赏析: - “忆别燕双双
整日数归期,数了回头数。 不信朝朝暮暮思,历本看掀破。 特地倚门妆,依旧空床卧。 多分宵来梦不应,今夜拼重做。 注释: 整日数归期,数了回头数:整日不停地数着回家的日期,数完一遍又一遍。 不信朝朝暮暮思,历本看掀破:不相信一天到晚都在思念着,打开日历本一看都被翻破了。 特地倚门妆,依旧空床卧:特意倚靠在门前打扮,却仍旧空荡荡的床上躺着。 多分宵来梦不应,今夜拼重做:多半夜里做梦也不会有回应
注释:秋天的雨像筝弦一样急促,弹奏破了江南的梦境。野外西风吹动着树叶,使栖鸦都感到震动。夜已深了,我珍惜这残灯,因为寒冷难忍。飞尽的征鸿啊不要寄书来,文君的曲调冷清。 赏析:此词写秋雨、秋风、夜长、烛短、寒重、雁绝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思念远方亲人的愁绪之情,以及他因无法排遣愁思而产生的孤寂之感。全词意境凄清,情感真挚,富有韵味
卜算子 春恨和淮海韵晓起乍开帘,满眼梨花瘦。 恼却流莺不住啼,明日还来否。 啼罢莫频来,楼上双垂手。 颊衬桃花不耐红,晕薄非关酒。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此为一首小令词。 春恨:春天的忧愁,即因春而引发的愁绪。 和淮海韵: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将淮海地区的方言或音韵融入了诗词之中,以增加作品的地域特色。 晓起:早晨起床。乍开帘:刚刚拉开窗帘。 满眼梨花瘦:形容春天景色的美好,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孤独
【注释】 ①青门:古地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 ②咄(duō):责备,责问。杵(chǔ):用杵臼捣米,这里借指忧愁。 ③幽拘:被幽禁、禁锢。 【赏析】 这首词以问答形式抒写离别的惆怅之情。上片写春将归去而作者留不住,下片写春与愁同住而作者无法与之同行。全词语言平易,情致深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春欲赋归欤”,春将归去,作者挽留不住,故发此问。“赋”即写,是说春天即将离去
不寐 《卜算子·其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写自己的苦闷和愁怨,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上片以冷月、饥鼠声等景物烘托作者的孤寂凄凉之感;下片则直接点明归计未成,而春情已老,只好强求入睡,但药力无效,反使愁怀难解。全词意境清幽,风格含蓄深沉,语言明白如话,耐人寻味。 译文: 昏暗的烛光映出寒冷如冰的影子,饥寒交迫的老鼠声音好像雀鸟啼叫。 窗缝中寒风吹来,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
卜算子 其二 纪梦 风水望西陵,烟树迷南浦。 千里相思又暮春,梦里江南绿。 记下水晶帘,帘外红蕉吐。 残篆初萦斗帐垂,好是侬归处。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琼枝”、“百尺桃花”、“百尺木莲”等。 风水望西陵:在古代指眺望西面,这里指向西远眺。风水,即风水山,指江边的山脉。 烟树迷南浦:烟雾笼罩着南边的小河,使小河变得模糊不清。 千里相思又暮春:春天将尽,思念之情愈发强烈。 梦里江南绿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然后结合诗句进行理解分析。 此词是留别友人之作,表达了作者的惜别之情。上片写天气清明,友人将启程远行,但不知是否能够成行。下片写友人在即将出发时,作者为其饯行,并嘱咐他不要饮酒,因为酒能断肠。最后以“争似同携手”收束全篇,既表现了作者的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