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鹫
【注释】 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为招揽贤才而筑的土山,后成为求贤的代名词。 通籍:指入朝做官。 天闲出厩嗤驽骀(cí nu dá):《汉书·艺文志》载:“《天闲》一篇,卫将军舍人孙冯所造,武帝好之。”颜师古注:“闲读如闲适也。”“嗤”同“嗤”。驽骀(nú dā):劣马。 微言:微妙的言论,这里指书信。 胡为哉:为什么? 薄海:泛称广大的地区或海域。 八极:八个方位,即东、南、西、北、东北、东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罗母祝辞》。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笙歌满室宾盈堂,锦绣纂组玄以黄。嘉肴旨酒充圆方,母寿子贵悦且康。 - 笙歌声声,满室生辉,宾客盈门,喜庆氛围浓厚。 - 锦绣织成,编组精美,颜色纯黄,寓意美好。 - 佳肴美酒,丰盛至极,象征母恩浩荡,子女富贵安康。 - 丰功伟烈为显扬,黄麻墨敕天语香。斓斑朱紫纷趋跄,云礽簪笏随鹓行。 - 儿女们功绩卓越,被朝廷表彰,荣耀无比
诗句 - "尽天上日月星辰作双目,觑不破当今诸方老耆宿。": 形容僧人的眼力如同天上的日月星辰,能洞察世间的一切。 - "尽大地风云雷电随两足,游不遍天下名山陵与谷。": 描绘了僧人行走四方,游历名山大川的情景。 - "何如瞎驴开眼见主宾,跛象横行无背触。": 比喻僧人的慧眼,能够看到世间的真谛。 - "老师老矣胡为哉,十年两度参天目。": 表达了对老师的敬重和怀念之情。 -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刺的作品,其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我们来逐句解析诗句: 1. “蜡烛一寸长,照我万古心。”:蜡烛虽然短暂,但其光芒能够照亮心灵,寓意着即使生命短暂,但只要心中有光,就能够照亮前行的道路。 2. “人寿不得如天地,何况天地终湮沉。”:人的生命短暂,甚至不如天地的存在长久,更何况天地最终都将消失不见。这里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3.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当时李白任江夏司马。李苍水是一位出家为僧的人,李白对他的敬重之情可见一斑。 诗句: 1. 广文先生清洒洒,官冷心闲身未暇。 - “广文”是古代的学宫,这里指代李白。“清洒洒”形容其气质清新如水。 2. 手提木铎出蓬蒿,去年东去今西下。 - “木铎”是古代的一种铜铃,常用来传道讲经,这里比喻李白传播教义的使命。 3.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出自《南山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麦子滋庄门外有树经冬不凋至春脱落名曰拗春木戏题以诗: 麦子生长在庄门前,有一种树经过冬季仍然不凋零,到了春季就脱落了。人们称之为“拗春木”,诗人因此写诗来戏弄它。 - 泷西雨雪寒羁孤,静观物理知盈虚。特来问取滋庄去,门前有树青阴敷: 泷西地区下着雪,天气寒冷,诗人独自在外漂泊。他静静地观察自然,知道万物的盛衰变化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梦阳所作,表达了他对道教和修炼之道的理解和领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赏析。 1. 大人先生生何年,乃在无始之始,先天之先。尘尘刹刹万万古,天荒地老神独全。 注释: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入了“大人先生”,表示他对于修行者存在时间的探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宇宙中永恒存在的神灵的赞美。 赏析:此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了对于时间、空间、宇宙的思考
这是一首描绘归隐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不愿为官,只想归耕田园的志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 居愿不武陵溪下宅:宁愿选择在远离人烟、宁静的地方居住,不愿意生活在像武陵溪下的热闹之地。 - 食愿首阳山上薇:宁愿选择吃山野间的薇草,也不愿意忍受饥饿。 - 夷叔先我尝忍饥:夷叔(指伯夷)曾因饥饿而饿死,诗人自己也希望如此。 - 前辙迹不足蹈:以前走过的路已经太多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赠惟实师 三岁的小孩儿也懂得这个道理,八十的老翁却做不到。 这句话揭示了世间的道理,即使年老也不应该停止追求真理和智慧。 斯言勘破天下人,谩向颠毛争白黑。 唯公老矣胡为哉,眼如古佛心婴孩。 只有你年纪大了还这样,眼睛就像古老的佛像,内心像小孩一样纯真无邪。 自夸筋力过少壮,一日下山能几回。 虽然你年纪大了,但仍然有力气一天能下山几次。
屈翁山归自金陵,予将入泷水赋赠 君不见至人有身无四大,乘风稳踞溟鹏背。 形容那些高深的境界的人,他的身体并没有固定的形状,而是像风一样在虚空中飘荡。 下览九州如历块,朝发越裳暮燕代。 他的目光可以俯瞰整个中国,就像一块块石头一样,早晨从越地出发,晚上就到了燕赵。 君不见至人善行不任足,驰驱直入蜗牛角。 他的行为是自然而然的,不会受到任何限制,就像蜗牛的角一样小。 纵横游说蛮与触,三军解甲舆脱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