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诗句: 杨柳织成愁,枝间挂玉钩。这几番、花信到妆楼。尽道踏青明日好,曾许下、又还休。 译文: 柳树编织出忧愁,枝条间挂着玉钩。这些天以来,花香已经到达我的闺楼。所有人都说春天来了是个好日子,但我又把它搁置了。 窗边鸟儿鸣叫的声音就像车轮滚动声,而美丽的女子是否也会来呢?看着春风似乎无法驱赶那骏马般的时间。池塘上的杨花瓣儿飘落得到处都是,春天就这样离开了,有谁能留住它? 注释: -
注释: 湖上清阴明灭,燕子掠波飞贴贴。好风轻送木兰舟,芳草合。芙蓉叶,横翠落霞红未歇。 译文: 湖上清凉的阴影忽明忽暗,燕子掠过波浪飞贴着水面。一阵好风吹送着木兰船,满地芳草丛中芙蓉花盛开。柳树边斜阳慢慢移动着粉蝶,美景让人无法向人诉说。微凉的天气里,我喝着薄酒更衣换装,云彩之上,月亮高悬。人与天还未分离,愁绪却已到了青山三四折。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初晴湖景的词。词的上阕写湖上风光,从湖光山色
苏幕遮·春晓 花影深帘重。斗帐微寒,一枕香云拥。何事起来常懵忪,绣被红翻,颠倒思前梦。 画楼高,香陌迥。千万垂杨,又被东风送。门外莺啼芳草动。 独自开奁,检点钗头凤。 注释: 1. 花影深帘重:指窗帘上挂着花朵的影子,显得沉重而深沉。 2. 斗帐微寒,一枕香云拥:形容被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晃,仿佛被云雾所环绕。 3. 何事起来常懵忪:为什么起床时总是感到迷糊不清? 4. 绣被红翻,颠倒思前梦
【注释】 ①玉树:指秋天的树叶。②明蟾:明亮的月亮。③帐底葡萄:指床上的葡萄。④络纬:即蟋蟀,又名蛩,俗称“秋虫”。⑤双星:指牵牛星与织女星,是七夕节的典故。 【赏析】 《破阵子·秋夜》是北宋词人贺铸的作品。词中描绘了深秋季节的夜晚景象,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全词意境优美、含蓄蕴藉,语言流畅自然。 上阕首句起得突兀。“白露凉惊玉树”,写秋风萧瑟,秋露寒凉,使人感到一阵凄清之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语言表达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思路,概括要点,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注意分析时不能偏离题目要求,抓住关键词分析。 鹊踏枝·风入松 宋 张枢 豆蔻枝头红粟小。半整云鬟,知是伤春了。幸得玉楼香未杳,人间有信传青鸟。 闻说柳梢青渺渺。一剪横波,如对潇湘晓。为语东风吹蝶早,教人着意怜芳草。 【注释】 ①豆蔻
【注释】 半吐流苏:指柳树枝条上挂着的柳絮。弄愁:惹起人的忧愁。一缕:一条。青丝:指柳叶。短:不茂密。小阁春寒帘不卷:指小楼里的春天里,帘子没有打开。冉冉(rǎn):慢慢地,轻轻貌。纤柔:柔软。未许:不允许。莺儿串:即“莺儿穿”。莺儿穿花枝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这里指风轻轻地吹拂着柳枝。章台:汉时长安街名。唐人有送行者于此折柳赠别的习俗,称此街为“章台街”。近远:远近的距离。芳草岸
【解析】 本诗的注释要准确,对关键词语的分析要到位。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鹊踏枝”这一意象抒发作者的愁思。第一、二句写景;第三、四句抒情;最后两句点明题旨,表明了作者的情怀。 【答案】 (1)译文:半睡半醒间被寒更的滴漏声惊醒,夜合花开了,初夏湖上起了绵绵细雨。好梦醒来听到鹊叫声,梧桐树又湿了。 (2)赏析: 这首诗以“鹊踏枝”为题,是一首咏物诗。“鹊踏枝”即指喜鹊踏着梅枝而来
【注释】 茉莉:一种花。微含香乳,半开红艳的蕉,似有腥气在口中散发。窄衫不耐砑罗新——窄衫不耐新衣的磨擦。绡罗,细绢。 莲瓣子——莲子。暗卜意中人——暗地里打定主意。 擎桨犀液凉心——手执犀器盛满清凉之水。擎,持、执。 玉簪——用白玉制成的发簪。黏粉露——沾上白粉的露水,即朝霞。 丹鸟——指丹顶鹤。上承尘——指飞向空中的尘埃。 【赏析】 “茉莉微含香乳,红蕉半吐腥唇。”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手法赏析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诗中所描写的画面,然后分析画面的意境、情感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踏莎行 · 立春”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上阕写春意渐浓,下阕则由春意写到伤春,表现了词人惜春之情。全词以“春”为中心意象,从“立春”到“春来”,层层铺陈春色之美,但最终落脚在“无情思”上,表达作者对春天美好而短暂的感受,抒发了词人感时伤春的情感。 “芳草回心
鹊踏枝,雨中舟行记梦四围山色新安路。溪滑云深,唤起离人绪。点点黄梅天上雨,五更湿尽相思树。 飘飖已作浮萍侣。角枕蓬窗,无计推愁去。石上菖蒲长几许,梦回香阁逢端午。 注释: 鹊踏枝,词牌名。雨中舟行记梦,在雨中乘舟而行,梦见自己正在梦中行走。四围山色新安路,四周是新的山色,山路蜿蜒曲折。溪滑云深,溪水滑溜,云层浓密,让人想起离别的愁苦。 点点黄梅天上雨,五更湿尽相思树。 飘飖已作浮萍侣。角枕蓬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