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枕催寒更漏雨。夜合香开,初试闲愁绪。好梦醒时惊鹊语,纤纤又湿梧桐树。
越水吴山情几许。翠幕烟波,不见花飞处。怕向西陵闻杜宇,空庭依旧苍苔暮。
【解析】
本诗的注释要准确,对关键词语的分析要到位。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鹊踏枝”这一意象抒发作者的愁思。第一、二句写景;第三、四句抒情;最后两句点明题旨,表明了作者的情怀。
【答案】
(1)译文:半睡半醒间被寒更的滴漏声惊醒,夜合花开了,初夏湖上起了绵绵细雨。好梦醒来听到鹊叫声,梧桐树又湿了。
(2)赏析:
这首诗以“鹊踏枝”为题,是一首咏物诗。“鹊踏枝”即指喜鹊踏着梅枝而来,这里指喜鹊因见新绿而飞来报春。诗人在半睡半醒之际,被寒更的滴漏声惊醒,看到夜合花开,初夏湖上起了绵绵细雨,心中顿生“闲愁”。这种闲愁不是由眼前所见所触引起,而是由于内心有所感触所致,所以这忧愁是“初试”,而不是已经存在很久的。“好梦醒时惊鹊语,纤纤又湿梧桐树。”这两句写出了一个人在睡梦中被惊起,听到喜鹊啼叫,醒来后看到梧桐叶上的露珠,又湿润起来。从“惊”、“湿”这两个词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动和不安。
下阕写自己思念故乡之情。越城吴山,都是杭州的名胜古迹,也是作者的故乡,但此时作者却无心赏玩。他怕听到杜鹃鸟的叫声,因为杜鹃鸟又名“子规”,相传是蜀帝望帝的化身。传说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每到春天便悲鸣不已,所以人们也把这种鸟叫做“子规”。杜甫《蜀寺》诗中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之句,可见杜诗中也有“子规”一词。作者说怕听到子规叫声,大概是因为想到故乡吧。
最后两句“怕向西陵闻杜宇,空庭依旧苍苔暮”,是全诗的收结,意谓:我只怕听到子规声而想起故乡西陵,而西陵又已荒凉,只有庭院里长满苍苔,一片沉寂了。这是诗人对故乡无限眷恋而又难以回归的一种惆怅心情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