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遣春韶随水去。醉倒芳尊,忘却朝和暮。换尽大堤芳草路,倡条都是相思树。
蜡烛有心镫解语。泪尽唇焦,此恨消沈否。坐对东风怜弱絮,萍飘后日知何处。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鹏运创作的《鹊踏枝·谁遣春韶随水去》。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和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思念。下面逐句解读这首诗,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诗词原文
1. 谁遣春韶随水去
- 注释:谁(who)派遣(dispatch)春日的美景(chun cháo shàng guāng)随着流水而去(to go with the flow)。
- 赏析: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刻流逝的哀叹。”春韶”是指春天的阳光,象征着美好的时光。”随水去”则意味着这些美好如同流水一般消逝无踪。
2. 醉倒芳尊,忘却朝和暮
- 注释:沉醉(be drunken/intoxicated)于美酒(a fine wine),忘记了早晨和晚上(morning and evening)。
- 赏析:这里描述了诗人醉酒后的状态,完全沉浸在眼前的快乐之中,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转。这种状态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3. 换尽大堤芳草路,倡条都是相思树
- 注释:换遍了堤岸上(on the banks of the embankments)的青草道路,所有的柳条(willows)都变成了相思的象征(symbol of longing)。
- 赏析:”香草路”可能指的是河边或湖畔的小路,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然而现在被悲伤与忧愁所替代。”倡条”在这里可能代指那些因相思而生发的爱情之树。
4. 蜡烛有心镫解语,泪尽唇焦,此恨消沈否
- 注释:蜡烛(candle)有着心意(heart),灯笼(lantern)能解语(understand)。尽管泪水已经流干(all their tears have dried up),唇也变得焦黑(already cracked lips),但是这种深深的悲哀是否已经消散(whether this deep sorrow has faded away)?
- 赏析:诗人通过蜡烛的意象表达了内心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无言的痛苦。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憔悴的外貌来强调内心情感的深刻性。
5. 坐对东风怜弱絮,萍飘后日知何处
- 注释:坐着对着东风(facing the east wind)怜爱那脆弱的柳絮(fragile willow pollen),不知道它飘向何处(how it will end up somewhere)。
- 赏析:这句反映了诗人在春风中对飘零之物的同情,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通过这种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鹊踏枝·谁遣春韶随水去》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失恋痛苦的诗歌,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在失去之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无奈感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王鹏运的文学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