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回心,平沙转翠。胧胧晓树如新醉。萦烟初系玉楼人,钗头空带宜春字。
青鸟衔还,银幡传至。石华裙上东风细。开帘镇日待春来,春来浑是无情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手法赏析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诗中所描写的画面,然后分析画面的意境、情感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踏莎行 · 立春”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上阕写春意渐浓,下阕则由春意写到伤春,表现了词人惜春之情。全词以“春”为中心意象,从“立春”到“春来”,层层铺陈春色之美,但最终落脚在“无情思”上,表达作者对春天美好而短暂的感受,抒发了词人感时伤春的情感。
“芳草回心,平沙转翠”一句中,“回心”指芳草向阳而生,“转翠”指沙地变绿。“回心”和“转翠”都暗喻着春天的到来。“胧胧晓树如新醉。萦烟初系玉楼人,钗头空带宜春字。”两句中,“胧胧”形容树梢的朦胧之景,“萦烟初系玉楼人”一句中,“系”为动词,意为牵挂,“玉楼人”指女子或佳人,“萦烟初系玉楼人”意思是说早晨的烟雾缠绕着楼中的女子,暗示女子正沉浸在梦中。“钗头空带宜春字”一句中,“钗头”指妇女所戴的头饰,“空带宜春字”指的是头饰上所镶嵌的宝石已经脱落,只剩下一个空空的洞眼,意味着女子已不再年轻美丽了。
“青鸟衔还,银幡传至。石华裙上东风细。”三句中,“青鸟”是神话传说中的鸟名,这里借代使者或信使,“银幡传至”的意思是信使将信送到了,“石华裙上东风细”一句中,“石华裙”是指仙女穿的裙子,“石华”是山名,“东风细”指的是春风细腻柔和的样子。这句中,“石华裙上东风细”写的是春风吹拂到仙女所穿裙子上的细微感觉。
“开帘镇日待春来,春来浑是无情思。”两句中,“开帘镇日等春来”意思是说自从春天到来后,我就每天打开窗帘等待春天的到来,“春来浑是无情思”意思是说春天来临,我却没有一点情思,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短暂美好的感受,也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短暂和自己的孤独无奈的感慨。
【答案】
《踏莎行 · 立春》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上阕写春意渐浓,下阕则由春意写到伤春,表现了词人惜春之情。
首句“芳草回心,平沙转翠”中的“芳草回心”意即草木发荣滋长,回旋向上,生机盎然;“平沙转翠”意即沙滩上的小草渐渐由枯而变绿,一片生机勃然景象。
二句“胧胧晓树如新醉”,“胧胧”形容树梢的朦胧之景;“如新醉”则是说树上的叶子仿佛刚刚被酒浸染过一般,充满了春天的生气。
三句“萦烟初系玉楼人”,意即烟雾缭绕之际有女子正在楼上,此处“系”为动词,意即牵挂,言女子正沉迷于梦乡。
四句“钗头空带宜春字”,意即女子头上所佩戴的首饰(宜春字)早已不见踪影;“空”在这里是形容词用,表空虚之意。
五句“青鸟衔还,银幡传至”,意即春天的信使带着消息飞回了人间;“衔还”、“传至”都是动词用,表示传递的意思。
六句“石华裙上东风细”,这里的“石华”指的是地名山,“裙上”是指女子身上;“石华裙上东风细”写的是春风吹拂到仙女所穿裙子上的细微感觉。
七句“开帘镇日等春来”,意即自从春天到来后,我就每天打开窗帘等待春天的到来;“春来浑是无情思”意思是说春天来临,我却没有了一点点情思。
八句“春来浑是无情思”中的“浑是”就是完全如此之意;“无情思”则是说春天虽然来了,但却无法引起我丝毫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