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
【注释】 告:告诉、陈奏。有嘉猷:有好的谋划。击楫:敲着船桨,比喻立志奋发。刘越石:指东汉末年政治家和军事家刘表,他曾在赤壁之战中与孙权联合击败曹操。李文饶:指唐中期的名将李晟(字夷简),他曾任节度使镇守边疆,对巩固边防有重要贡献。 【赏析】 这是一首挽联,上联“入告有嘉猷,击楫应同刘越石”赞扬了沈桂芬的功绩;下联“经邦怀远志,筹边还忆李文饶”则表达了作者对沈桂芬的怀念之情
【注释】 挽徐郙母联:即《挽徐郙母》。徐郙(1530—1602),字公达,号东山,江西南昌人。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四杰”之一。 崆峒: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南。 榜:指科举考试的榜文。 畿甸:京城郊外一带。 惨孤云:形容云彩凄凉悲切。 【赏析】 此诗为明·徐渭所撰挽诗。徐渭,字文长,浙江温州瑞安人。他是明代“后七子”之一,以诗文名重一时。此诗是徐渭为其亡妻徐郙写的悼念之作。
【注释】 雪岭:指云南大理,因地处高原,气候寒冷。瘦骨:形容人消瘦、憔悴。兄曰嗟予弟:指兄长叹息我。星轺:指星夜所驾之马的车厢。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与友人许虞琴告别时写的。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美好祝愿。 第一句“人望属君资”意思是说,人们希望您(许虞琴)能担当起重任,为国家效力;“雪岭三年怜瘦骨”,则表示您在雪岭之上度过的三年时间,忍受着严寒和艰苦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赏析。解答时要借助关键词分析,同时注意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基调。“率生徒数十人转战而来”,抓住“率”“转战”等关键词理解;“克廿余城,杀几万贼”抓住“克”“杀”等词语分析其含义;“独有千秋,萝山不见”,抓住“萝山”一词理解。“报国家二百年养士之泽”,抓住“报”“二百年”理解其内涵。 【答案】 译文:率领学生数十人转战而来,攻克二十多个城池,杀死数万敌人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语言表达的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发上等愿,享下等福”,是说人应该发上等的愿望,却要享受下等的生活。这里“发上等愿”和“享下等福”都是指人应该有远大的人生理想,但现实生活却不能给予满足,因此只能接受现实。这两句的意思是:人们应该追求高尚的理想,但却只能享受卑微的生活。“从高处立”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论德则兄胜弟,论才则弟胜兄” - 这句话表达了在道德或能力方面,哥哥可能胜过弟弟,弟弟可能在其他方面更出色。 - “兄长”指胡林翼(字少侯),为晚清名臣。 - “弟弟”指胡林翼的弟弟,此处以“兄胜弟”暗指胡林翼的道德或才能高于弟弟,而弟弟在某些方面可能超越兄长。 2. “此语吾敢承哉,招我我不赴,哭公公不闻” - 表示自己对这种评价不敢接受,即使被邀请也不接受。 -
【译文】 您地位高升至极品,已过古稀之年,名德更留传千秋万代; 您生性与天同寿,死后也和妻子同日而亡,相依为伴直到暮春时分。 【注释】 位跻:官位提升。 跻:登。 逾(yú):越过、超过。 千载:一千年。形容时间悠久。 自天:自然。 仍:仍然。 唱随:相互照顾。 【赏析】 此联是挽潘曾莹夫妇的挽联。上联“位跻极品”意谓其官居高位,下联“生本自天”意谓其寿命很长
【注释】 甘肃:指清代的甘肃省,这里借指考场。试院:科举考试的场所。联:对偶的诗句。 万余卷奇文:万余卷,即万卷书。指读书。 远撷紫芝,近搴朱草:采摘紫芝和红花草。比喻科举考试。 重寻五十年旧事:五十年,指从参加科举考试到中第这五十年间的事。指科举经历。 一攀丹桂,三趁黄槐:攀桂,攀折桂花以喻应试。黄槐,黄桑树,古代用作考试场地的木桩。指科举考试。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应甘肃学政的邀请
【注释】 ①挽:挽留。罗泽南(1813-1859):湖北襄阳人,湘军将领之一,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闻名。联:对偶句,即上下句结构、字数相同。 ②生徒:指门徒。率:带领。转战而来:转战而来,指率领门徒前来救援或作战。克:攻克。廿余城:二十来座城池。 ③谊友:朋友。是谊友,指他们之间有深厚的友情。忠臣:忠诚的大臣。独有千秋:只有他一个人享有千年的名声。 ④罗山:地名,这里泛指罗泽南。不死:没有倒下
【注释】 挽: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 刘腾鸿:指南宋名将刘光世,字腾鸿。 联:挽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南宋名将刘光世的挽词。刘光世是南宋初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公元1129年,金朝灭北宋后,又大举南侵,刘光世在湖北、江西一带抗击金兵,立下不少战功。后来金军又攻陷江南诸郡,刘光世也不幸战死。作者为刘光世作挽词时,正值元军进攻南宋之际,他痛惜这位抗敌有功的将领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