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元蝉洁而饿,蜣螂秽而饱”: 描述两种动物的不同境遇,元蝉(蝉)因其清洁的外表而遭受饥饿,蜣螂(甲虫)则因污浊而吃得饱饱。 2. “苟念呼蹴羞,犹谓饿死小。”: 表达即便知道自己被嘲笑为“饿死的小卒”,但仍有羞耻感。 3. “何况劫火人间烧,故宫离黍愁萧条”: 比喻战乱中人们生活的凄凉,宫城被焚烧后的荒芜景象和人们的忧愁。 4. “何地可挂箕山瓢,何路可吹吴门箫
蟠龙石 两龙戏玩于宫墙,一龙飞升九天舞,另一则坠落泥土。何时蜿蜒至此地,山中之石便成千古。我思当年劫运临,骨肉间竟操干戈。雨中羊毛湿更重,城上燕子飞越高。燕子飞时龙遁去,莽莽风云何处寻? 金陵形势空复雄,非龙蟠是虎踞。为何如此清且幽?道旁片石龙游处。白笼之庵火烬尽,龙兮龙兮何不留?云冥冥,风谡谡,怒卷松涛满山谷。龙虽失水仍有神,长使蚊雷静三伏。我来问石石不知,但惊此石何离奇! 至今父老石边坐
诗句释义 1 不闻舂尔粮:这里指的是农民不再听到春米的声音,意味着他们不再需要为即将到来的粮食收获做准备。 2. 不见治尔装:同样,这里的“装”指的是农具和衣物的准备,也表明农忙季节已经过去。 3. 老幼一船载:描述了老年人和儿童被一起运送的情景,暗示了家庭共同面对困难。 4. 不知往何方:表达了迷茫和不确定未来的方向,可能是因为失去了生计来源。 5. 皆云寇且至:这里的“寇”指的是强盗或贼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读经偶得选二”,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诗歌内容,最后概括诗歌的主旨。 第一联:“六经皆可注,不可注者诗。”意思是说:所有的经典都可以注释,但只有《诗经》不可以注释。诗人化为了泥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浪淘沙》。以下是逐句释义: 滩行曲 天风蓬蓬吹上头,江水汩汩走下流。 十里五里作一束,三老失色长年愁。 长年衩衣立蓬底,持篙终月身伛偻。 既怜重如挽牛弩,更讶轻若盘蛇矛。 一滩才过一滩又,滩声化作风飕飕。 织成一幅光明锦,抛出千点琉璃球。 水中之石何磊磊,飞涝日夜恣簸蹂。 直如山径走荦确,岂复江面行夷犹。 长绳曳舟舟不动,短篙撑舟舟仍留。 竟须大力负之走,入水学作吴儿泅
这首诗的译文是: 读经典偶然得到两个篇章,诗虽然存在但诗义总是支离。 《论语》首学而,其教先自治。 继之以为政,而后论所施。 孟子则不然,所重在救时。 知言与养气,姑弗遽及斯。 先载齐与梁,两君问答词。 其于本末间,似乎倒置之。 尼山与邹峄,同为万世师。 何敢妄拟议,愿为深长思。 这首诗的注释是: 1. 读经偶得选二:意思是说通过诵读经典偶然得到两个篇章。 2. 诗虽存:意思是说诗歌虽然存在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第1句:女儿之志良可悲,呜呼,女儿之志良可悲。 - 关键词:女儿、志、可悲。 - 注释:这里“女儿”是指女性,“志”指抱负或目标,“可悲”表示这种抱负或目标令人感到遗憾或悲哀。 - 赏析:这句诗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突出了女儿的抱负和目标可能不被社会所认可或支持。 第2句:敬告儒林丈人,勿以苛礼责女儿。 - 关键词:敬告、儒林、丈人、苛礼。 - 注释
闻戒篇 冲飙海外起,宿乌林中飞。 吾家环堵室,无事不启扉。 昨闻海氛恶,出门问是非。 是时天戒寒,雨后日色微。 传呼县官来,父老迎旌旗。 官言寇甚急,一方如病痱。 止可守乡里,去此将何依。 尔曹各努力,学著短后衣。 呜呼三镇兵,甲冑老生虮。 一朝尽败没,火伴归者稀。 吾民素恇怯,岂足张兵威。 注释: 1. 冲飙海外起,宿乌林中飞:形容风力强劲,如同从海外吹来的狂风,乌鸦在空中盘旋飞翔。 2
【注释】万岁山:传说中皇帝登临的名山。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汉皇:汉朝的皇帝。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是五岳中的中岳,也是天下闻名的风景名胜区。“山中呼万岁”:指汉武帝在泰山封禅时,曾对群神表示敬仰和感谢。山神不解谀:意思是山神不理解汉武帝这种虚情假意的奉承。空山里:指没有其他人的地方。万仞巨右千盘松:形容山峰高峻,松树盘绕。真人所到即名胜
【赏析】: 这首诗是《唐风·无衣》的一首仿作。全诗共八句,每句都以“尔”字开头,这是《无衣》中常见的格式。 第一、二句写军队出征时,百姓纷纷前来送行的情景;三、四句写官吏们对草莽出身的官员们的轻视和嘲笑;五、六句写这些官员们得到皇帝的赏赐后,却只把银子送给了他们;最后两句写官员们得到了这样的赏赐,便更加卖力地工作。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