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焯
【解析】 “杨柳枝”即《杨柳枝》,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调。本词上下片分别描写了两个不同的女子,上片是写柳枝,下片是写杨柳。 译文: 刚刚还是风花水草,转眼又成为飘摇的浮萍,一生好计只为了漂泊,可怜憔悴的身影在章台路送别离人,直到离人眼着青丝才肯离去。 注释:“杨柳枝”,词牌名。“才作风花”:刚被风吹成杨柳树的花朵。“又水萍”,比喻女子像水中浮萍一样随波逐流,没有固定的地方。一“飘零”
杨柳枝 数行烟柳蓟门春,离袂经年惹曲尘。莫为西风摇落早,灞陵犹有未归人。 注释 杨柳枝:即《杨柳枝词》。杨柳枝词是一种唐代流行的歌曲,多以歌咏离别和思念之情为主,是乐府中“相和曲”之一,其调名亦称“折杨柳”。 蓟门:指古代蓟州之门。蓟州今北京西南一带,古称燕国,故址在今北京市。 离袂:离别时所挥的衣袖。 经年:整年。 西风:秋风。 灞陵:在今陕西长安县东。灞水桥边有汉文帝陵墓。 赏析
【注释】: 踏莎行·送子苾入陕时以庶常改官为怀远令:踏着莎草,送走你进陕西。这时因为担任官职的变动,改任怀远县令。 连棹湖山,对床风雨:连续乘坐船只,在湖山之间游玩,晚上与朋友同床共眠。 吟坛十载更相主:十年吟咏诗坛的主宾。指诗人与友人子苾在诗坛上多次交游唱和。 已怜憔悴尽中年:已经可怜到憔悴而年过半百了。 那堪离乱成孤旅:又怎能忍受离乱成为孤独的旅人。 鸥外吴云,马头秦树
踏莎行是北宋词人秦观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送别时的情景,下片写离愁别绪,全词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注释】 (1)庶常:宋代官名,为中书省吏曹所辖之官,掌庶务。 (2)怀远令:宋代官名,掌地方事务及军事,如陕西一带的地方长官。 (3)水风听:指琵琶声悠扬婉转,像水波一样轻拂。 (4)关山怨:指琵琶曲名。 (5)经醉池亭:经过醉酒后的池亭,指与友人在池亭小酌。 (6)西园芳草
【注释】 (1)南浦:指长江之南,泛指江边。兰情:兰花的情意,这里代指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2)西崦:山名,在今浙江嵊县东。梅讯:梅花的消息,这里代指对友人的问候。 (3)过江名:渡江南去,即赴任的意思。 (4)飞花溷:飘荡于花间,像被风吹乱的样子。 (5)山县愁鬟:指女子发髻,愁思如鬟。 (6)雪关衰鬓:指鬓发如雪,形容衰老。 (7)才人:才能出众的人。 (8)郁林:郁林州,在今广西右江地区
乱丝歧路苦愁萦,剪剪轻风别有情。一夜雪绵吹满帐,教人春梦不分明。 注释:柳树的枝条纵横交错,让人感到愁绪缠绕,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苦楚。轻轻的春风中似乎蕴含着别样的深情,它吹拂着,让人感受到它的存在和情感。一夜之间,大雪覆盖了整个房间,仿佛将世界都变成了白色的。这样的环境让人难以入睡,只能在床上辗转反侧,沉浸在梦境中。梦中的景象模糊不清,仿佛是被这场雪所笼罩,无法分辨出任何清晰的轮廓
注释:杨柳条长而柔弱,像带子一样随风飘舞,水波环绕,难以系住离愁。羡慕你们巢居在树林之中的燕子,秋天到来时暂时离开家门,尚知道要回到自己的家中。 赏析:此诗以杨柳为题,借咏柳抒发离别之情。首句写杨柳枝条细长如带,宛若一条翠绿的丝带,随风飘荡;第二句写离情萦绕,百感交集;第三句写燕子归巢,人去楼空;第四句写燕子虽暂时离去,但终将返回。全诗句句不离柳,却又笔法多变,构思精巧,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暂理愁眉试半妆,舞衣叠泪损宫黄。晴丝绕遍天涯路,不为离人续断肠。 注释:暂时整理愁容,试着化妆,舞衣上沾满了泪水,颜色也褪去了,像是在为离别的人延续痛苦。晴朗的细雨似乎已经遍布了天涯的路,但我不是为了离人续写那无尽的悲痛。 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诗。诗人以女子的自伤身世、哀叹离乱起兴,抒写自己的悲苦情怀。全诗构思精巧,语言流畅自然,情调哀婉凄楚
鹧鸪天 树影隐映湖水光,夕阳西下转明亮。深山中桂飘香,岁月如梦人已老。 烟雾轻淡月朦胧,山间雨后景色美。山林中我独自行,被樵夫渔夫知晓名。 译文: 树影掩映在湖面,夕阳西下变得明亮。深山中的桂花飘香,岁月如梦人已苍老。烟雾轻轻淡薄,明月空明。山间雨后景色美丽。独自在山林中行走,被樵夫和渔夫知晓我的名姓。 注释: 1. 鹧鸪天:一种词牌名,此诗为宋代词人柳永所作。 2. 树隐湖光望转明
结梦疏云泛渚蘋,霜林秋色艳于春。山中种树书堪读,世上繁华迹总陈。 注释:我如同梦中的游子,漂泊在疏淡如云的梦境之中,泛舟在渚苹之上,看着那被霜打过的树林,秋天的景色比春天还要艳丽。我在山中种植树木,读书学习,就像在世间一样,但是繁华的世俗世界却总是让人感到厌烦。 惊岁晚,负闲身。石芝鹤语旧知津。红桑海畔花争发,一掬微波见绿尘。 注释:岁月已到晚秋,我感到有些惊惶失措,因为自己的身心都过于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