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棹湖山,对床风雨。吟坛十载更相主。已怜憔悴尽中年,那堪离乱成孤旅。
鸥外吴云,马头秦树。大江东去人西去。严关百二旧经行,不愁梦失寻君处。

【注释】:

踏莎行·送子苾入陕时以庶常改官为怀远令:踏着莎草,送走你进陕西。这时因为担任官职的变动,改任怀远县令。

连棹湖山,对床风雨:连续乘坐船只,在湖山之间游玩,晚上与朋友同床共眠。

吟坛十载更相主:十年吟咏诗坛的主宾。指诗人与友人子苾在诗坛上多次交游唱和。

已怜憔悴尽中年:已经可怜到憔悴而年过半百了。

那堪离乱成孤旅:又怎能忍受离乱成为孤独的旅人。

鸥外吴云,马头秦树:在湖边看见鸥鸟在天上飞,在马头看到秦岭上的树木。

大江东去人西去:长江向东奔流,我向西而去。

严关百二旧经行:严关是长安西北的要塞,是经过多次的关卡。

不愁梦失寻君处:不必担心梦见他找不到路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时作者在建州任上。当时南宋朝廷派使者赴金国议和,作者奉使出使,途经建州,送别友人子苾入陕(今陕西西安)。全词写友情离别之情,抒发伤别之意。

开头三句点明送别地点、时间以及自己的心情。“连棹”两句,追忆往昔与友同游湖海,夜宿舟中,相互唱和的情景。“吟坛”两句,回忆与友交游唱和的往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们两人都经历了十年的时间,现在又再次作为主宾互相唱和。“已怜”两句,感叹自己如今已是憔悴不堪之年,又怎能忍受离乱,孤身一人漂泊在外。“鸥外”两句,写景抒情,描绘出一幅江畔送别的图景:“鸥鸟在天空飞翔,在马首的秦岭上树木苍翠欲滴。”

接着“大江东去”四句,化用《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眼前景象,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情:江水滔滔东去,我也要西去,但是想到严关一带的要塞之地,经过多次的关卡,所以不必担心梦见他找不到路的地方。这里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依恋之情,又表现出一种豪迈旷达的气概。

结尾一句“不愁”两句,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意思是说:我们虽然天各一方,但只要彼此思念,就不会感到孤单寂寞。

从艺术手法上看,词中多处运用典故,如“吟坛十载”暗用“吟坛”典故,“鸥外吴云”“马头秦树”都是借景抒情的手法,把眼前景色与心中所想联系起来,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此外,全词语言朴实自然,不加雕琢,读来琅琅上口,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