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波直,残柳参差飏碧。
苏台路曾扫坠钿,涴地柔条尽秋色。
依依问水国。
频忆长亭送客。
西风里、携手四桥空,绿平添涨三尺。
春光总陈迹。
记絮袅帘旌,花卷帆席。
汀洲萍实经年食。
嗟两鬓银绾,一声金缕,离魂飞度远近驿。
送秋老江北。
心恻。
乱愁积。
奈舞袖飘零,歌扇沈寂,相思到骨情何极。
念马上残梦,酒边孤笛。
单衣铅泪,似暗雨、夜半滴。

【注释】

  1. 兰陵王:词牌名。
  2. 秋柳和清真: 词人自创调名,与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相仿。
  3. 残:凋零。
  4. 飏碧:飘扬的绿色。
  5. 苏台路: 即秦淮河,在今江苏南京市,是六朝时帝王游乐的地方。
  6. 四桥:指金陵(今南京)的石梁、金梁、白塔、长桥。
  7. 涨三尺:水涨得很高。
  8. 絮袅帘旌:飘动着轻纱的窗帘,随风飘扬。
  9. 萍实:浮萍。
  10. 银绾:银制的发簪。
  11. 金缕:金色的丝线。
  12. 远驿:远方的驿站。
  13. 送秋老江北: 送别秋天到北方去了。
  14. 心恻: 内心感到悲伤。
  15. 乱愁: 纷繁的忧愁。
  16. 奈: 无奈。
  17. 舞袖飘零:跳舞时衣袖飘落。
  18. 歌扇沈寂:唱歌时扇子落在了地上,不再响起声音。
  19. 单衣铅泪:穿着单薄的衣服,泪水像铅块一样沉重。
  20. 暗雨、夜半滴:夜里下起了雨,就像眼泪一样滴滴落下。
    【赏析】
    此为一首咏叹离别的词,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人离别时的哀思之苦。
    上片写景抒情。开篇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起首“去波直”,直写流水奔流而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残柳参差飏碧”,描写了柳树摇曳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哀伤情绪。接下来两句,作者回忆当年与友人一同游览苏台的情景,并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依依问水国”,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频忆长亭送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哀怨之情。最后两句,作者描绘西风中的景象,以及与友人携手共度时光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深深眷恋之情。
    下片写作者内心的感受。首句“西风里、携手四桥空”,描绘了西风凛冽,与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已经过去,只剩下空荡荡的四桥。接着,作者通过“绿平添涨三尺”这一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忧伤和痛苦之情。然后,作者又描绘了春光已逝的景象,以及自己孤独地度过时光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感。最后两句,作者描述了自己在梦中见到的友人离别的场景,以及酒边独坐时听到的笛声,进一步表达了内心的忧伤和失落之情。
    全词通过对友人离别时的景色、情感等方面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痛苦、孤独之感。词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象征等手法,使整首词更加富有诗意和艺术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