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层城,秋声变了,乱山飞雨。
哀鸿怨语。
自书空、背人去。
危阑不为伤高倚,但肠断、衰杨几缕。
怪玉梯雾冷,瑶台霜悄,错认仙路。
延伫,销魂处。
早漏泄幽盟,隔帘鹦鹉。
残花过影,镜中情事如许。
西风一夜惊庭绿,问天上,人间见否?
漏谯断,又梦闻孤管,暗向谁度。

【注释】

戊戌: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闰九月。八月十三日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秋佳节。

宿王御史宅:住宿在王御史家的宅第。

邻笛:邻舍传来的笛声。

哀鸿怨语:哀伤的鸿雁鸣叫,比喻悲苦的哀鸣声。

自书空、背人去:自己孤独地站在高处,背对人而去。

危阑为:危栏。阑:栏杆。

衰杨几缕:衰败的柳树有几株。

怪玉梯雾冷,瑶台霜悄:奇怪那白玉阶梯在薄雾中显得冷寂,瑶台的霜色悄然无声。

延伫:长久地站立等待。

残花过影:凋残了的花落在水里,水中映出花的影子。

西风一夜惊庭绿:一阵西风吹过庭院,使绿草受到惊吓。

问天上,人间见否?:询问天上人间是否都见到了这情景。

漏谯断,又梦闻孤管,暗向谁度?:漏尽更残,夜已深沉,又梦见听到远处的孤笛之声,不知道该向谁诉说自己的心事。

【赏析】

《月下笛 》,词牌名。《全宋词》录此词共五首,其中一首与另一首相同。据《宋史·乐志》,“月下笛”是北宋宣政年间(995—1006)所创,调名取意于月下的笛声。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之夜,上片写中秋之夜,下片写深夜独坐。

词的上片开头二句点明时间是在中秋节的晚上,地点是住进王御史家的宅子里。“夜雨闻邻笛”,说明作者在中秋之夜因雨而无法赏月,只好在室内静听邻家传来的笛声。“哀鸿怨语”四字,将作者内心的凄凉与哀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自书空、背人去”,则进一步渲染出作者的孤寂和无助,表现出他内心深处的愁闷与痛苦。“危阑不为伤高倚”一句,则将词人独自面对高楼的孤独身影描绘出来,使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无奈。

词的下片开始时,词人以惊奇的语气说“怪玉梯雾冷,瑶台霜悄,错认仙路”,表达了他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和困惑感,以及他对现实生活的失望情绪。接着,“延伫,销魂处”二句,写出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早漏泄幽盟,隔帘鹦鹉”二句,则将词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刻。“残花过影,镜中情事如许”二句,更是将词人的忧伤与无奈写得淋漓尽致。最后,“西风一夜惊庭绿,问天上,人间见否?”二句,则将词人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天边,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间的无奈与感慨。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的抒情之作,通过词人的内心独白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表达了他在孤独中对生活的痛苦和无奈之情。整首词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