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帆直,春草连江自碧。
吴亭外飞絮乱鸦,冉冉离天可怜色。
青山恋去国。
应识长安旧客。
归鸿尽,回首暮云,一纸京书泪盈尺。
经年尚萍迹。
叹梦堕吟鞭,香冷歌席。
残花残酒过寒食。
看十里村杏,数行门柳,东风吟恨遍水驿。
甚天限南北。
幽恻。
暗怀积。
念帐镜尘空,廊屧音寂,前游到处成愁极。
但逝水光景,过风箫笛。
沉沉孤馆,更夜尽、断漏滴。

【注释】

(1)片帆:一叶扁舟。江上逢北使:指与北朝使者相逢于江上。和清真:指词人的朋友元好问,号清真。 《兰陵王》词是一首送别词。

(2)片帆:一叶扁舟。江上逢北使:指与北朝使者相逢于江上。和清真:指词人的朋友元好问,号清真。

(3)吴亭:即吴县的亭子。吴亭外飞絮乱鸦,冉冉离天可怜色:形容春末夏初时,杨柳飘絮纷飞,乌鸦低飞的景象。

(4)青山恋去国:依恋着离开京城的山色。

(5)应识长安旧客:你应当知道长安城中那些久别重逢的友人。

(6)归鸿尽,回首暮云,一纸京书泪盈尺:大雁南飞而尽,回望天空中的暮云,满怀惆怅,泪水盈满了尺长的手绢。 京书:指寄给朋友的书信。

(7)经年尚萍迹:经过一年,依然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

(8)叹梦堕吟鞭,香冷歌席:感叹自己的梦魂堕入吟诵的马鞭,歌声已经变得冷清。

(9)残花残酒过寒食:度过了寒食节,残花败柳凋零,酒意也随着季节更替而消退。

(10)看十里村杏,数行门柳,东风吟恨遍水驿:看到十里村中杏花盛开,一行行门旁的柳枝垂挂下来,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满腹愁绪弥漫在水边驿站里。

(11)甚天限南北:多么地难以分出东西南北啊!

(12)幽恻:忧伤凄怆。暗怀积:暗自积累愁思。

(13)念帐镜尘空,廊屧音寂,前游到处成愁极:回想自己曾经的居室,那尘封已久的梳妆台上的镜子空空如也,廊上的踏步寂静无声,往昔游览的地方已成了令人忧愁至极之所。

(14)但逝水光景,过风箫笛:只是看着流逝的水势,听着风中的箫声。

(15)沉沉孤馆,更夜尽、断漏滴:深深的孤独的馆舍,深夜时分,时间仿佛静止了,滴水声也停止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兰陵王·江上逢北使寄书和清真》作于金宣德五年(1302)冬,当时元好问正在北方。元好问是一位有政治才能的诗人和词人,他一生为国奔走,不屈于蒙古统治者的统治。这首词就是他在北方时的作品。全词写景抒怀,情景交融,意境悲壮深沉,风格沉郁顿挫。

开头两句“片帆直,春草连江自碧”,写词人站在江边,目送一叶扁舟顺流而去,只见江面上春草连天,绿波荡漾。这两句写景生动传神,既写出了词人对友人离去的无限怅惘之情,又渲染出了一种离别时特有的气氛。接着“吴亭外飞絮乱鸦”三句,描写江南景色,勾勒出一幅春尽夏来,飞絮漫天、乌鸦低飞的图景,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凄凉与失落。

“青山恋去国”,写词人留恋故国的情感;“应识长安旧客”,则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归鸿尽,回首暮云,一纸京书泪盈尺”,这里化用杜甫诗“归雁洛阳边”、“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同上)。词人想象自己与友人书信往来不断,如今却要各自西东,不禁感慨万分。“经年尚萍迹”二句,写词人虽然漂泊不定,但还是希望回到长安,与友人团聚。“残花残酒过寒食”,写寒食节过后,残花败柳凋零,酒意也随着季节更替而消退。“看十里村杏,数行门柳”,写词人在水边驿站里看到的景物,表现了他内心的惆怅之情。“东风吟恨遍水驿”,写词人满腹愁绪弥漫在水边驿站里。

“甚天限南北”,写词人无法判断自己身在何处;“幽恻暗怀积”,写词人内心积聚的愁思无法排遣;“念帐镜尘空,廊屧音寂,前游到处成愁极”,写词人思念友人时,看到空无尘埃的梳妆台、静悄悄的门廊和往日游玩的地方,都成为令人忧愁至极之所。

结尾两句“但逝水光景,过风箫笛”,化用《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万里别,此情谁得知!”之意。“沉沉孤馆”三句,写词人独宿在孤馆之中,深夜时分,时间仿佛静止了,滴水声也停止了,表现出词人极度苦闷、寂寞的心情。

整首词以送别友人出发为背景,通过一系列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和内心活动的描述,展现了词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词人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和无奈。全词语言流畅自然,意象生动鲜明,情感真挚动人,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