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遹
【诗词原文】 花落木樨庭院。重见。骨细不胜衣。 支离憔悴总因伊。知么知。知么知。 【诗词注释】 《荷叶杯·问病》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一首词,收录于《小山词》。此词写闺中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怀念与相思之情。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以“问”字为线索,由景生情,由外及内,层层深入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怀念与相思之情。 【译文】 落英缤纷,木樨花开庭院中,又看见你。 你瘦骨嶙峋,衣衫单薄,支撑不起你的身躯。
诗句:青雀芙蓉舫,红阑杨柳桥。 译文:在船上装饰着青雀和芙蓉的华丽船,桥边是红色的栏杆和柳树。 注释:青雀,指的是色彩鲜艳的鸟,这里可能是一种比喻,象征着船上的装饰。芙蓉,通常指荷花,此处也用来描绘船的华美与雅致。"青雀芙蓉舫"形容船只既华丽又典雅。“红阑杨柳桥”中的“红阑”指的是红色栏杆,而“杨柳桥”则让人联想到春天的美景。 赏析: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营造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
【解析】 “捣练子”是唐教坊曲名。又名《忆秦娥》《河满子》等。词牌名取其末字,本调有双调、两平韵、三仄韵、四仄韵、五仄韵、六仄韵、七言八句等不同格式,以双调五仄韵为例,前后片各四句,前二句押平韵,后二句押仄韵,上下片分别换头。 注释: 啼乌歇:乌鸦停止了鸣叫。 廉纤几阵风:几阵微风。廉纤,微细的风,形容风很小。 子城:指洛阳城。 赏析: 此为送春词。首二句写景,“乌”点明送春之时,“歇”写鸟声
【诗句解析】 1. 白沙先生名早闻,手掷青山归白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陈白沙的名字已经广为人知。"白沙"是陈献章的号,他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他的书法被称为"草书"(即行书)。"手掷青山归白云"形容其书法飘逸如山中之云,自由自在。 2. 陈情上拟李令伯,讲书欲方吴聘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陈白沙的书法模仿李北海(李令伯)的风格,而他的讲解书法的方法则想效仿吴道子(吴聘君)
【解析】 此词写闺怨之情。上片写夜来寒风紧吹,作者在曲廊边徘徊。下片写暗夜中扶着阑干,寒意更甚。“暗中”是关键。 【答案】 译文:今夜的霜风吹得特别冷,阵阵冷风扑面而来。我走到曲廊的尽头,悄悄地扶着小栏杆,寒气透入骨髓。 注释:曲廊:曲折的走廊;行到曲廊边:来到曲廊的尽头;暗中扶遍小栏干:暗中扶着栏杆(以手遮着脸),因为寒冷。么:通“摩”,摸。 赏析:此词描写了深闺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
【注释】 (1)景州:在今河北省沧州市。 (2)城上风高白飐沙,行人徙倚听悲笳:风刮得特别猛烈,吹得沙尘飞扬,行人站在那里不住地左右张望。悲笳:悲伤的军号声。 (3)北连紫塞三千里,南接青齐十万家:紫塞是长城的代称。青齐是泛指山东一带。 (4)暝色一行迷去骑,寒天数点没残鸦:黄昏时分,天色渐暗,一群群乌鸦飞向远方,消失在暮色里。数点:几笔;形容乌鸦飞得很急很乱的样子。 (5)年来随计燕山道
诗句:春山百叠倚晴空,应接峰峦路不穷。 译文:春天的山峦叠嶂,高耸入云,与晴朗的蓝天相接,连绵不断。山间的小路似乎没有尽头,通向远方。 注释: - 春山百叠:形容山峰众多且层叠,层层叠叠地延伸至天际。 - 倚晴空:形容山峰高耸,直插云端,与晴空相接。 - 应接峰峦:形容山路蜿蜒曲折,仿佛在回应着周围的山峰。 - 路不穷:形容山路绵长,没有尽头。 - 红雨外:形容僧舍半开时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春阴生骤寒,溪上无人迹。 - 注释: 春天的天气突然变得寒冷,溪边没有留下任何足迹。 -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突如其来的寒意以及溪边的寂静,可能是在描述一个特定的时间或环境(可能是早春时节)。 2. 石笋清相罗,翠烟纷可摘。 - 注释: 石头上的笋芽如同绿色的罗列,翠绿的烟雾缭绕着仿佛可以摘下来。 - 通过使用“罗”和“纷可摘”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越来溪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越来溪的景色和民间的生活状态。下面我将对诗句进行翻译并注释: ``` 越溪行 越来溪,公莫渡。行人隔水呼唤频,舟子掉头不肯顾。 波平如掌帆不前,碧湖澄静生寒烟。县官封船供应急,经今一月还复然。 公家用物有定数,民间那得知其故。日日官船进女城,依然船数不加盈。 昨闻大师至,已泊南濠隈。太守亲自出,平明骑马来。 官来犹自可,兵来烈如火
注释:蟋蟀,不停地哀鸣不肯停止。令人忧愁的地方,往往在五更时分。 赏析:这首词是借虫吟表达作者的苦闷心情,以蟋蟀切切哀吟不肯休来比喻自己的悲愁和痛苦。“虫”指蟋蟀。“切切”形容蟋蟀叫声凄厉。“不肯休”表示蟋蟀的哀鸣声没有停止的意思。“愁人处,多在五更头”意思是说令人忧愁的地方,往往在五更时分。因为古人常常把五更作为一天之中最使人感到悲伤的时辰,所以这里说让人忧愁的地方多在五更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