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祺
月冷瑶阶烛影微,炉烟遥傍侍臣衣。 钟山政对斋宫近,瑞雪先迎御辇飞。 环佩声来天步近,衣冠身到泰坛稀。 何人屡得陪宣室,贾谊承恩在禁闱。 赏析: 《大祀雪霁之作次周编修韵二首》是明代李昌祺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共两首,通过描绘冬日雪景和祭祀仪式的场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朝廷官员的赞美之情。 诗中第一首“月冷瑶阶烛影微,炉烟遥傍侍臣衣。钟山政对斋宫近,瑞雪先迎御辇飞
【诗句解析】 1. 垂杨夹道昼阴长,五两南风送去航。 “垂杨”(柳叶): 描述杨柳随风轻摆的样子。 “夹道”:在道路两旁。 “昼阴长”:形容天气阴沉,光线昏暗。 “五两”:这里指的是风力,古代以风力来衡量风的强劲程度,一两为一石,五两为半石。 “南风”:指南方的风向,通常是指东风。 “送去航”:意为风吹着船帆前行,形象描绘出船只被风推动的场景。 2. 政羡诸公当要路,独怜十口在他乡。
注释: 送别之人在客地(指安城)又怎能忍受送别之苦?离别之际,我们相对依依不舍。 离开酒宴后大家都醉了,远在他乡的亲人书信稀少,连大雁也难得飞来。 夕阳西下,驿站里的树影昏暗,孤零零的村庄里寺庙里传来阵阵钟声。 武功山秀美如画,只能静静地欣赏它,不打扰它的宁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心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 1 白门凉露滴官槐 - “白门”可能指南京,“凉露”指的是秋天的露水,“滴”表示露珠落在槐树上。这句描绘了秋日南京的凉爽和清晨的景象。 2. 一叶扁舟候晓开 - “一叶扁舟”是指小船,通常用于形容孤独或简朴的旅行;“候晓开”则意味着等待早晨的到来。这句表达了对艾秀才即将启程的期盼。 3. 家住秋山松桂老 - “家住”指的是艾秀才的居所
【注释】 江亭:江边亭子。 夕鸟背人飞:傍晚的鸟儿飞向远方。 芳尊:指美酒。 霜后长林馀败叶:霜降过后,林中的败叶落尽。 道旁荒店掩空扉:道旁的破旧房子被风吹倒,门扉关闭着,无人居住。 蓟门:即燕京,今北京。 草色青连野:蓟门附近的草色青翠一片。滦水:滦州(今河北卢龙)境内的大河。春香绿染衣:春天的花香把衣裳染绿了。 离心:指诗人离别时的心情。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赏析】 首句起得突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时,先分析诗歌的内容,然后逐句分析诗句的意思,最后再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注意要抓住关键字词,分析其表达效果。 “解冻风轻暖尚微,天街夜色散清辉。”第一句写初春时节,夜幕降临,天街灯火渐明。诗人以“解冻”为起笔点明时令,以“风轻”渲染氛围;第二句写天街夜色渐明,华灯初上,彩灯闪烁,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香飘绮席回歌袖,烛射珠帘晃妓衣。”第三句写元宵佳节
劳歌一曲黯离情,乡梦中宵恋去程。 北阙故交成久别,南官倦客已除名。 山城奏角人初寝,野岸维舟月乍生。 良会几时如可卜,早凭归雁寄新声。 注释: - 劳歌一曲黯离情:劳歌,即送别的歌曲,一唱三叹,表达对离别的哀伤之情;黯然,意为忧伤、失望,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因离别而感到的悲伤; - 乡梦中宵恋去程:乡梦,指故乡的梦境;中宵,指的是深夜;恋去程,是留恋离开家乡的路; - 北阙故交成久别:北阙
【解析】 此诗为作者送友归京所作。前四句写友人回京,自己则留在南京;后八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交融,含蓄蕴藉。 首联“秦淮晏岁见孤鸿”,点明时地与节候。“秦淮”为金陵古称,诗人寓居于此,故称“晏岁”。此时已是深秋,正是鸿雁南飞的季节,而诗人所见,却只有那孤单的鸿雁在空中盘旋。诗人用“见孤鸿”这一富有典型意义的景象,暗寓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疋马萧萧趁朔风”
【诗句释义】 1. 疏疏芦苇野鸥飞,远水茫茫一掉归。 译文:稀疏的芦苇随风摇曳,野鸥在远处的水面上飞翔,水面上一片茫茫。 关键词注释:疏疏(稀疏), 苇(芦苇),野鸥(野鸟),飞(飞行),茫(广阔), 水(江水),一(全), 掉(落), 归(归来)。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芦苇、野鸥和宽阔的江水,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 2. 雨过山田收早稻,凉生客舍感秋衣。 译文:雨水过后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雪中归雁带离声,且共清尊慰别情。” - 注释:在雪花纷飞的冬日里,归巢的雁鸟发出离别时的声音,此时我们举杯共饮,用美酒来慰藉即将离去的友人的心情。 - 译文:雪中的归鸿带着离别的鸣声,让我们举杯共饮,以此慰勉即将离开的朋友。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动作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未来重逢的美好祝愿。 2. “周室群僚尊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