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洵
醉翁操 · 六榕寺园亭赏梅,铁禅上人出图属题 云端。鸣环。檐间。下群仙。芳妍。虬龙凤凰驮婵娟。午灯风定禅圆。人意闲。展画夜窗看。 注释:在云朵之上,回音悠扬。檐下悬挂着图画,下方是一群仙人。这些美丽的花朵芳香迷人。龙、凤等神物承载着花的美丽。午时的灯光已经熄灭,风也平息下来,和尚们在打坐修行。人们的心情悠闲自在。我晚上在窗前欣赏这幅画作。 彼美知我兮忍寒(1)。旧榕翠窈,来去何年(2)
祝英台近 · 岁晚掩关,闻塘西有戍垒 结鸥邻,寻酒伴,尘事记来少。门系渔船,刚道草堂好。野桥几树官梅,角声归马,暗惊断、绿情红调。 旧行到。梦廊无主风花,亲人在鱼鸟。灯火邻家,年语待莺报。那回拚忍清寒,清寒休诉,漫吹入、边愁如草。 注释: 1. 结鸥邻:与鸥鸟为邻,比喻隐居山林。 2. 寻酒伴:寻找酒友。 3. 尘事:指世俗的事务。 4. 草堂:简陋的居所或小屋。 5. 角声
【注释】: 1. 淡日楼台,销凝粉融金滟:形容夕阳的景色很美。 2. 杏墙窥燕,笑新妆乍欠:形容燕子在杏树上筑巢,新妆的姑娘们笑得很可爱。 3. 笙箫梦冷,半晌风幡微飐:描写了笙箫吹奏时的寂静和风中飘动的幡旗。 4. 凡尘流水,午钟清梵:描述了寺庙中的流水声和钟声。 5. 旧迹江南,落花时、泪暗染:回忆江南的往事,泪水湿润了脸颊。 6. 郢歌饶怨,冻春山两点:郢都的音乐充满怨恨
归国谣 苔点。傍槛绣尘金潋滟。照楼黄月方崦。学妆人冉冉。 玉匣凤弦闲掩。蠹纨乾泪染。白头宫女多感。听歌心事减。 注释: - 归国谣:一种诗歌体裁,以抒发思乡之情为主。 - 苔点:指地面上的青苔,增添了一份静谧和岁月的痕迹。 - 傍槛绣尘金潋滟:栏杆旁,绣着尘埃的金色屏风熠熠生辉。 - 照楼黄月方崦:映照着楼阁的黄色月亮刚刚落下。 - 学妆人冉冉:学习化妆的人慢慢离去,如同夕阳西下。 -
归国谣 红玉。几度照花银蜡烛。麝云檀雾温燠。旧屏经雨绿。 梦中记传天曲。沸帘筝语促。沈郎频缓腰束。散珠量满斛。 注释: 1. 红玉:指女子,也泛指美女。 2. 几度照花银蜡烛:几次用着像银的烛台来照明,这里用来比喻美女的美丽。 3. 麝云檀雾温燠:形容房间内香气袭人,氛围温馨舒适。 4. 旧屏经雨绿:经过雨水的洗礼后,屏风上的色彩变得更加鲜艳。 5. 梦中记传天曲
以下是对陈洵《三姝媚·六禾见示催柳词,为和一解》的逐句释义、译文、赏析以及必要的关键词解释: - 诗句解读: 1. 秋千墙外道:描述的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在秋天的午后,人们在秋千墙上来回穿梭,仿佛是在享受这宁静的时光。 2. 为佳人凝妆,黛蛾羞扫:描绘了一位佳人在精心打扮后,轻轻拂去脸上的胭脂,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3. 采绿汀州,半李婚桃嫁:这里可能指的是春天的景色,绿色的草地
【注释】 ①抛球乐:一种游戏。以彩球投入水,看浮起的高低,决定胜负。 ②枯槎(cā):枯干横斜的木筏。潮落时,乘此渡过江。 ③残客:指漂泊无定的人。不堪邀:不能邀请。 ④鸥馆:指隐士的别墅。 ⑤陈迹:指旧事。逡巡:徘徊不前。 ⑥教箫:教曲。扬州,在今江苏扬州一带。这里泛指京城。 【赏析】 此诗是作者自伤身世之作。诗人于大历五年(770)至大历六年(761)间,曾先后三次到过扬州。第一次是大历五年
秋霁与及门诸子载酒北郭,作展重阳。 与及门诸子在北城郊外的酒宴上,我作《展重阳》诗以应和梅溪韵。 宫柳疏疏,带戍鼓荒城、梦落林色。 宫殿旁的柳树稀疏稀疏,带着戍楼鼓声的荒凉之城,梦境中飘落在林间。 迟节娇花,饱霜腴菜,雀檐劲支风力。 迟暮时节美丽的花朵,饱经霜打的肥嫩菜蔬,在飞檐上支撑着强劲的东风之力。 暮蝉倦怠。雁云缥缈秋天碧。 傍晚时分疲倦的鸣蝉声,天空中缥缈的雁云如碧玉一般。 似去国。谁向
注释: 1. 鬲溪梅令:一种词牌名,此词为宋代文学家姜夔创作的一首词。 2. 僧院早梅:指在寺庙中的早梅,因其开花时间较早而得名。 3. 峭香:形容梅花香气浓烈而高洁。 4. 闹蜂闻:蜜蜂嗡嗡作响,被梅花的香气所吸引。 5. 梨云:比喻梅花如同飘浮在天空中的云朵一般美丽。 6. 浪吟千树身:形容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如同浪花般涌动。 7. 此时一点见花真:指在这一刻,诗人才能真正看到梅花的美丽。
【注释】 罨:涂抹。 翠屏:绿色的屏障。 摇梦风灯:指在梦中摇曳着的风灯,暗喻月影。 【赏析】 此词为中秋望月而作。上片写景,下片言情。上片以“溪流”起兴,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溪流被晚霞染成绿色,仿佛画中屏风一样,翠绿可人;溪流两岸是青翠的山岭,它们似乎在晚霞的照射下更显得生机勃勃;溪流中的小洲、小石等景物,都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美丽动人。下片写词人望月时的感受:听到阵阵清雅的香气从树上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