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作答时,考生需先解释诗句,然后结合注释进行赏析。“石州慢·寄题龙首峰”是一首词,作者是辛弃疾,全词为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景:词人登高远望,看到虎踞龙蟠之势,想到秦楚之间世路艰难曲折。下片抒情:抒发了作者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自身命运的关注。 (1) “虎踞龙蟠”句:虎蹲踞于山势险要之地,龙盘绕着地势低洼之处,指代龙首峰的险峻。龙首峰
【注释】 石州慢:即《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陆沉:国土沦亡。 高岸深谷:地势险峻的高地与深邃的低谷。 梦中鸡犬新丰,眼底姑苏麋鹿(意谓梦中见到新丰县,看见过麋鹿)——梦游吴越,所见非真。 少陵野老,杖藜潜步江头,几回饮恨吞声哭(意谓杜甫在晚年,拄着拐杖,悄悄地走在长江边,几次地痛心疾首地哭泣)。少陵:指杜甫。 岁暮意何如(意谓一年将要结束时,心情如何),快秋风茅屋(意谓秋天到了
【诗句】: 石州慢 高丽使还日作 云海蓬莱,风雾鬓鬟,不假梳掠。 仙衣卷尽云霓,方见宫腰纤弱。 心期得处,世间言语非真,海犀一点通寥廓。 无物比情浓,觅无情相博。 离索。 晓来一枕,馀香酒病,赖花医却。 滟滟金尊,收拾新愁重酌。 片帆云影,载将无际关山,梦魂应被杨花觉。 梅子雨丝丝,满江干楼阁。 【译文】: 在高丽使臣回国的那一天写下此词,表达自己对异国生活的感慨和思乡之情。 【注释】: 1
石州慢 京洛三年,花满酒家,浮动金碧。友云缥缈清游,春笋新橙初擘。天东今日,枕书两眼昏花,壶觞不果酬佳节。独咏竹萧萧,者云团风叶。愁绝。此身蒲柳先秋,往事梦魂无迹。一寸归心,可忍年年形役。上园亲友,岁时陶写欢情,糟床晓溜东篱侧。手把一枝香,作萧闲闲客。 译文: 在京洛生活三年,满城都是盛开的花朵,美不胜收。友人如同天上的云朵一般飘渺,我则在春天的新橙树下品味着清甜的茶水。今天天边已经日出
【注释】 儿女篮舆:指儿女乘坐的车子。篮,用竹篾等编制成的一种容器,用以盛物。 石州:地名,在今山西石楼县西北。 田舍老盆:指农舍。老盆,农舍的旧瓦盆。 三重屋:三层楼。黄茅:指屋顶上覆盖的茅草。 赖是秋风留着:幸亏是秋天,留下了一些。 旧家年少:指从前的少年时代。 东抹西涂:形容涂抹得杂乱无章。 鬓毛:指鬓发。星星却:指稀疏。 倾动(dòng):惊动。 银屏珠箔:指精美的屏风和珠宝装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与杨万里、辛弃疾、陈亮并称“中兴四大家”。 这首诗的主题是抒发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自己在外漂泊的生活,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译文: 石州慢 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 从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间儿女。 生平王粲
【赏析】 《石州慢·别恨》是北宋词人苏舜钦的作品,写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上片写景。日斜天阴,秋气逼人,作者在送别朋友之际,触景伤情,悲从中来。 直抒胸臆。起句“无语”二字为全词的枢纽。“匆匆短棹”四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都门之外,潮平洲渚,舟中满载离愁别恨。“京洛红尘”三句追忆往昔,抒发今昔对比之感,意在言外:当年在京都洛邑一带,也曾与友人结伴游览,而今却因政治上的失意
【注释】 - 石州慢:词牌名,此为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 - 己酉秋:指宋神宗熙宁十年(1076年)的秋季。 - 吴兴:宋代湖州别称,今浙江省湖州市。 - 舟中:船舱内,泛指船上。 - 雨急云飞:形容风雨交加的景象,急和飞都有迅速之意。 - 惊散暮鸦:暮鸦被风雨惊吓而飞散。 - 疏柳低迷:稀疏的柳树随风摇曳,显得萎靡不振。 - 流萤明灭:流动的萤火虫忽明忽暗,映照出一片光影交错的景象。 -
《石州慢·书所见寄子野、公明》是宋代词人赵长卿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怀。开头三句写秋色,“谁家篱院闲花”,写出了秋天的景色,“似语试妆娇怯”一句,写出了花儿的神态,写出了词人的观察和联想。过阕三句用典抒情,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阕写景,首句“痴绝”,点出了全词的主题,即对友人的怀念。“汉皋何处,解佩何人,底须情切”,这三句用典故,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深,思念之切。最后三句
《石州慢·和赵见独书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八年)春,时在徐州。该词上片写弹琴人与知音的离别,下片写知音的遭遇、心情以及相逢的愿望。 译文: 高高的天楼,长长的庭院,幽静的琴声。 亲昵的恩情,切切的言语,似伤离别。 子期在哪里?漫山遍野的流水,又随着新曲响起。 仿佛江上的船只,听琵琶的声音凄切。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