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懋
【注释】 蓦山溪:词牌名。又名《倦寻芳》、《惜春令》。双调,六十七字。上片四句,下片五句。 厌厌:疲倦的样子。 瘦怯东风:形容柳叶因风的吹拂而感到寒冷,也比喻春天将去,万物开始凋零的样子。 海棠红:海棠花。 冥蒙雨:迷蒙的细雨。 愁里春来:在忧愁中看到春天的到来。 只恐愁催春去:只怕春光易逝,令人忧愁。 【赏析】 《蓦山溪·柳》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春天
【解析】 “霁霭空蟠”是说天空的阴云已经消失,晴朗的天空中云雾缭绕。“东风杨柳碧毵毵”,这是说春风拂动杨柳,枝条垂拂下来,像一丝丝细长的绿发一样。这句诗描写了早春时节,大自然生机盎然的景象。“燕子不归花有恨,小院春寒”意思是说,由于燕子没有回来,这满院的鲜花仿佛在怨恨春天的迟来。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倦客亦何堪,尘满征衫”意思是说,我这个疲惫不堪的游子又怎能忍受这种苦寒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方式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别作答。 “霁天湛碧,正新凉风露,冰壶清彻。”这一句中“霁”是雨过天晴的天气,“湛碧”是指天空湛蓝,“正”表示此时正值,“新凉风露,冰壶清彻”的意思是:天高气爽,秋凉如水,玉宇清澄,一尘不染。“霁天”指的是晴朗的天空
风入松 老年长忆少年狂。宿粉栖香。自怜独得东君意,有三年、窥宋东墙。笑无落花红影,醉眠芳草斜阳。 事随春梦去悠扬。休去思量。近来眼底无姚魏,有谁更、管领年芳。换得河阳衰鬓,一帘烟雨梅黄。 注释: 1. 风入松:词牌名,本调共八十六字,上阕四仄韵,下阕四平韵。 2. 老年长忆少年狂:指对年轻时的自己感到怀念和遗憾。 3. 宿粉:指夜间残留在脸上或衣服上的香气。 4. 栖香:指香气附着在物品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内容来判断正误。首先明确这首诗的作者,“霜天晓角”是词牌名,这里指题目中的“桂花”,这是北宋晏殊的一首词。全词上片写桂花的色与香,下片写桂花的形与神。首句写桂花的颜色,“绿云剪叶”比喻为翠绿如云的叶片,形象生动。二句写桂花的香气,“占断花中声誉”意思是在众多花卉中独占魁首,无人能及。三
雁空辽邈。衬鱼鳞浪浅,护霜云薄。念故人、千里音尘,正山月朦胧,水村依约。见说瑶姬,拥十二、碧峰如削。倚孤芳澹伫,冷笑岁华,可堪寂寞。 译文:大雁在空中飞翔,辽阔辽远。波涛映照着鱼鳞般细腻的波浪,天空中云彩稀薄。想起远方的朋友,他们相隔千里,只能通过书信来交流思念之情,而此时正值山月朦胧,水边的村庄隐约可见。听说那美丽的仙子瑶姬,正拥抱着十二位仙人,他们的山峰如同被雕刻而成,美丽极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东风软”是全诗的线索,海棠花枝上,东风轻轻吹着,霁色、烟光、弄暖……春意盎然。“双双燕子归来晚”“零落红香过半”写出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春天将逝,作者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有感伤也有无奈。“琵琶泪揾青衫浅”写出了作者的愁苦之情,而“念事与
【解析】 1.池塘绿遍,王孙芳草,依依斜日。“池塘”是全词的背景,“王孙”指贵族公子,“芳草”点明时节,为“寒食”做铺垫。“游丝卷晴昼”,写暮春景色;“东风无力”,以景结情。 2.蝶趁幽香蜂酿蜜。“蝶”与“蜂”都为花的传粉者,“趁幽香”写其活动,“酿蜜”暗示其目的。 3.秋千外、卧红堆碧。“秋千”是游乐场,“红”与“碧”分别指红色和绿色,“卧”写其姿态,“更”字写出了此时的心情。 4.赏析
【注释】鹊桥、七夕:指牛郎织女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的日子。铜壶:指铜壶滴漏计时之器。 “钩帘借月”四句:意谓:拉开帘子,让月光洒进房间;把云朵染成颜色;花枝交相辉映。凉生:指凉风拂起。河汉,银河。一天秋,即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时节。孰胜:谁胜过? “铜壶尚滴”四句:意谓:铜壶仍在滴漏计时;烛龙已驾(驾:驾驭,这里指点燃),泪洒西风;明天的喜鹊就要飞到人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七夕节的词
【译文】 少年时多行乐,到处豪情健旺,何处不嬉游。记情随艳波荡漾,斜阳下暖香飘荡,青楼中醉摇马鞭。难忘是笑歌婉转,乡音得柔美,娇雨娱云,宽衣带旋宽,残月在眉。一成憔悴损人,空自引镜羞颜,谁念短封难托,征雁虚浮。 夜寒冷灯火,懒寻前梦,满窗风雨供断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却悔风流。 【赏析】 这是一首咏春怀的词。上阕写少年时纵情享乐生活,下阕回忆少年时的生活。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