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洛三年,花满酒家,浮动金碧。
友云缥缈清游,春笋新橙初擘。
天东今日,枕书两眼昏花,壶觞不果酬佳节。
独咏竹萧萧,者云团风叶。
愁绝。
此身蒲柳先秋,往事梦魂无迹。
一寸归心,可忍年年形役。
上园亲友,岁时陶写欢情,糟床晓溜东篱侧。
手把一枝香,作萧闲闲客。

石州慢

京洛三年,花满酒家,浮动金碧。友云缥缈清游,春笋新橙初擘。天东今日,枕书两眼昏花,壶觞不果酬佳节。独咏竹萧萧,者云团风叶。愁绝。此身蒲柳先秋,往事梦魂无迹。一寸归心,可忍年年形役。上园亲友,岁时陶写欢情,糟床晓溜东篱侧。手把一枝香,作萧闲闲客。

译文:
在京洛生活三年,满城都是盛开的花朵,美不胜收。友人如同天上的云朵一般飘渺,我则在春天的新橙树下品味着清甜的茶水。今天天边已经日出,但我还困在床上,眼睛模糊不清,无法看清东西,手中的酒壶酒杯也无法表达我对这美好节日的喜悦。独自吟咏着竹子,它们随风摇曳,仿佛是团团飞舞的云彩。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忧愁,感觉自己就像那最早凋零的蒲柳,往事如梦似幻,早已消散无踪。心中的那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怎能忍受每年被迫远离家园,在外漂泊?家中的亲友们,总是在节日里用美酒来陶冶情操,欢声笑语不断,而我在清晨的微光中,看着院子里的菊花慢慢开放。手里捧着一枝新鲜的菊花,仿佛是闲适自在的客人,心情舒畅。

赏析:
《石州慢》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著称于世。这首词描绘了一个远离家乡、孤独一人的生活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愁与无奈。

词的开头“京洛三年,花满酒家,浮动金碧”描述了词人在京城洛阳居住了三年的时间,满城的花朵盛开,美不胜收。这里的“花满酒家”既是一种实景的描述,也寓意着词人内心的繁华与喧嚣。接着,“友云缥缈清游,春笋新橙初擘”进一步描绘了词人与友人一起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品尝新鲜橙子的情景。这里“友云缥缈”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如同天边的云朵一样飘渺不定的景象;而“春笋新橙初擘”则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与珍惜。

接下来的两句“天东今日,枕书两眼昏花,壶觞不果酬佳节”则是词人对当前生活的感慨。他感叹如今身处东部,却因沉迷于书籍而无法欣赏到美好的节日气氛;同时,他也感到自己的内心空虚,无法真正地享受这些节日的快乐。这里“天东今日”指的是词人现在的位置,而“枕书两眼昏花”则形象地描绘了他沉迷于书本、无法自拔的状态。

“独咏竹萧萧,者云团风叶”两句则是词人独自一人时的感受。他独自吟咏着竹子,感受到了它们随风摇曳的样子;同时,他也想起了自己如同团簇在一起的云朵般的风叶。这里“萧萧”形容竹子摇曳的声音,“者云团风叶”则是将竹子比作风中的云团,形象地表达了词人的孤独与寂寞。

结尾两句“此身蒲柳先秋,往事梦魂无迹”则是词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他意识到自己如同早秋的蒲柳一样,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他也感到过去的事情如同梦魂一般,已经消散无踪。这里的“蒲柳先秋”比喻了自己衰老的身体和无力的状态;而“往事梦魂无迹”则表达了词人对于过去的怀念与无奈。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留恋,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挣扎。这种情感的转变与对比,使得整首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