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一夔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体会思想情感,这是诗歌类题目最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技巧。“赏析”是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歌的内容理解及表达技巧的鉴赏。解答本题时,先要了解全诗内容,根据注释和重点句子理解诗意;然后抓住关键句,概括主旨,把握情感;再分析运用了哪些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何作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梦境,梦中进入一个市集,遇到了一个总角道人能相人。他与主人公熟视久之,但言语无法记住,于是赠予主人公一把算筹,让他记下事情。 诗句: 1. 夜梦入一市井中见有总角道人能相人者往来熟视予久之其语不能记也因授予以一握算筹谩记其事 - 夜梦:夜晚做梦 - 入一市井中:进入一个市场 - 见有总角道人:看到一个年轻的道士 - 能相人者:会看相的人 - 往来熟视:观察和熟悉 - 予久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作品。它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首句“借我折弦琴,弹君不调曲”,借用了古代典故,表示友谊深厚,即使对方才华出众,也愿意为其弹奏一曲。这里的“不调”可以理解为不和谐的旋律,也可以理解为不合时宜的曲子。 接下来的诗句,“此材从何来,妙斫峄阳木”,则是在赞叹友人的才艺。峄阳木是一种珍贵的木材,被用于制作琴瑟等乐器
徐友谦小筑冒雨访何通叟途中作 昔有王子猷,连夜溯剡溪。 自要看雪月,借人作标题。 与君客异乡,咫尺隔东西。 良会不可数,花时饮桃蹊。 俯仰便陈迹,霜叶飒已萋。 近来费要约,尺书寄赫蹄。 天悭竟未破,雾雨犹溟迷。 此来有缘事,小筑喧拱枅。 请君堆壁酒,洗我流骹泥。 注释: 【剡溪】:地名。在今浙江省嵊县西南。《太平寰宇记》引《临海水土记》:“剡水出剡县东,北流注于海。”王徽之《游名山记》
【注释】严君平:东汉时卖卜于长安的人。韩伯休:西汉时隐士。要谐价:讨价还价,以获得好价钱。百唤不转头:形容人不肯轻易答应买主的要求。饮啄(zhuó):鸟兽觅食。爪距才:爪子和嘴的才能。安笼囚(qíng):《列子·黄帝》中说,凤凰有五色,而人们只看到它的羽毛颜色就认为它是普通的鸟。所以“安笼囚”比喻用网罩住鸟儿或用绳索捆绑它。道:指正道。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在成都草堂作客期间写的一组咏史诗
【注释】 猛虎等百兽,天赋与长雄。 曼胡利秋戟,隅目磨青铜:猛虎和其他野兽一样,被上天赋予强大雄壮的身躯。 从知世路暗,群行各西东:它们知道世间的道路是黑暗的,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前进。 吼地一长啸,飒飒来悲风:它们发出震耳欲聋的长啸声,带来阵阵悲凉的风。 饥来待人肉,不数豹与熊:当食物稀缺时,它们会捕食人类和其他动物。 肥领而黑喙,不知是何虫:那些肥厚的领子和黑色的嘴巴,让人不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
【注释】恶木:指枯死、病弱的树木。蟠踞:盘踞,盘旋。樵夫(荛子):砍柴人。匠石:木工。生理:生计。 【赏析】此诗为《续感兴二十五首》之第二首,作者借物喻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全诗通过描绘树木的生长过程,揭示了生命的顽强与脆弱,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恶木生高冈,枝疏上指天。 雨露非有私,蟠踞几何年。 ——第一句写恶木生长在高高的山冈之上,树枝稀疏向上伸展
【译文】 四川有个名叫严君平的人,他的学问修养很高。每天只读几篇书,少取多论议。起初不要别人给他的财物,未到傍晚就关门做生意。人们知道他取人钱财廉明,这只不过是他做官的副业罢了。如果给我龟策之类的书籍,我就会按自己的思想教育人。严夫子不会抛弃世间的事物,那谁又敢说他会抛弃世人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任成都尹时,作《续咏史》以继《咏史》之作。严君平,东汉初年蜀郡成都(今成都市)人,字君平
【注】: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译文: 夜坐时,蚊虫嗡嗡作响,蚊子的嘴像一把尺,刺得人疼痛难忍。 蚊子是鬼母所化,佛家的说法是它们没有翅膀不能飞翔。 它们吸血如芒刺般锋利,腹部花纹却隐藏起来。 饥饿时寻找飞行的机会,饱食时喝得红润面颊微醺。 以吸食血液为生,在时机到来时就猖獗地活动起来。 潜伏在草丛和荒野里,等待天黑后悄悄接近人类。 不久就会四处出没,聚积在崖边和岸边。 在空中聚集又分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全诗,然后逐一进行概括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五律诗的每句诗句分别进行解释,并加上注释,最后还要写一写赏析,注意要与全诗内容相结合。 【答案】 ①忆:回忆。②未识易(指陈抟):没有见过陈抟。③来访易祖师:拜访陈抟。④丹墨事点勘:用红黄二色的墨点勘。⑤皋比:古代诸侯坐的地方。⑥转眼十五载:转眼之间十五年过去了。⑦君壮我已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