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之隽
注释: 钩曲宜钩帐额纱。梳斜宜掠翠鬟鸦。镜圆宜照玉腮花。 每夜换将奁具好,荒江投向客船差。掩篷眠去懒看他。 译文: 月牙弯曲适宜挂在帐额上纱帘,梳理整齐的发髻适合用翠绿色的头饰,镜子圆形适宜映照出娇美的面容。 每天夜晚更换妆奁物品,让它们在荒江之上漂流至客人船上,懒得再去观看。 赏析: 此词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江边赏月的情景。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注释】 庚寅:指金宣宗兴定四年。 淮关:指淮河上的关口。 暝(míng):昏暗。 一叶西风:指秋天的萧瑟景象。 窗深画烛:形容居室里灯火通明,照得窗户深红如火。 枕卸云鬟:指女子梳妆完毕,卸下头上饰物。 红朱黄菊:泛指菊花。 旸关:指河南开封一带。 【译文】 就水分凉意,用烟做暝色,河边灯火阑珊。一叶西风吹来,何时吹上长安?窥船小月梳儿般,照行人已经怕霜寒。对着清光,眉也应攒,鬓也应斑。
迎春乐·山鹕 喁喁软语窗纱晓。比百舌、尤圆妙。翎毛稳称腰身俏。写澹墨边鸾稿。 已梦断、故山春杳。只合侍、雕阑人笑。抚玩应同珠翠,改做珊瑚鸟。 注释: 迎春乐:一种词牌名。 喁喁(yóu yú):形容鱼游动时发出的声音。 百舌:即百舌鸟,是一种能模仿人类声音的禽类。 翎毛:指鸟的羽毛。 稳称:形容羽毛整齐,形状美观。 边鸾稿:指古代画家边鸾的画稿。 梦断:指梦中醒来,无法再回到梦中。 故山
三姝媚·白鹦鹉 金笼擎小玉。是唐宫遗种,陇山疏族。异样娇妍,正澹妆馀粉,素裳初浴。髻软钗松,偏细剪、葵花一簇。嫩染轻黄,羞学裙腰,旧时妆束。 来侍雕阑华屋。便怕冷依香,趁晴偎曝。慧语休夸,记雪衣娘子,佛经曾熟。我是平原,虽赋尽、瑶华谁读。剩取迢遥乡梦,随伊断续。 注释: 1. 金笼:用金丝编成的笼子 2. 擎:捧 3. 唐宫遗种:指唐朝遗留下来的女子,也就是宫女 4. 陇山疏族:指的是甘肃的山
【注释】 寒侵:天气寒冷,侵人肌骨。清平乐,唐教坊曲名。此词为登高望月之作。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西南,指南方。贴月,形容月亮的圆。 【译文】 冷风侵入深夜,我独自坐着,月光透过窗子照进屋来。不要让明月只照亮我一个人,我是在天边的一个。 远远地凭栏远眺,举头看见月亮在西南方向。怎么能把身子贴在月亮上,就让它和月亮一起看。 【赏析】 “寒侵夜坐”两句,是说夜深了,天气更冷了
《减字木兰花·辛卯岁至日》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词。此词上半首写去年重阳,因病带病,拄着拐杖来到帝京(即京都开封)与家人团聚,但因年老体衰,只能遥望千里之外的故乡;下半首写今年重阳,又转往衡州和湘阴,带着旧时的被子,依然受到亲人责备,责怪他“风里杨花不著根”。 注释: - 减字: 一种词调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 - 木兰花: 词牌名,又名《木兰花慢》。 - 辛卯岁:
破阵子·粤西春日 戊夜明蟾窥室,午雯阳艳烘庭。见惯西南天漏雨,难得今朝春放晴。闷怀稍减轻。 笑靥对开芳蕊,娇歌一弄流莺。如此韶华如此过,空费天公一片情。惹人春恨生。 注释: 1. 戊夜:指农历五月十五,即中秋节前后的晚上,因为这一天月亮最圆,所以用“戊夜”来指代。 2. 明蟾:明亮的月亮。窥室:偷偷地从窗户里看。 3. 午雯:中午时分的阳光。阳艳:阳光明媚的样子。 4. 西南天漏雨
幺凤飞来春浅。五采紧装花片。绿绡一捻红丝剪。配得天生婉娈。 注释:幺凤,即凤凰,这里比喻女子。五采,五彩斑斓。紧装,精心打扮。绿绡,绿色薄纱。捻,折。小羽,指钗头装饰的小羽毛。收心,收拢。篆,刻有花纹的金箔或玉器等制成的印章。横枝倒立,形容花枝斜垂的样子。纤身软,形容花朵娇嫩柔软。赏析:这首词通过描绘“秋蕊香”的形态和特点,赞美了其美丽的外表和内在的气质。其中“幺凤飞来春浅”一句
南浦 · 咏帆影 水面贴轻阴,趁午风,斜斜整整扬去。掩映蛤窗晴,浑无定、挨著半边柔橹。才平又侧,几番低浸杨花渡。绿波如缕。尽藻纲莼丝,兜他不住。 遮来一剪江痕,又带著斜阳,添长几许。迢递隔樽前,清阴小、落在落红流处。情浮性薄,蘸烟铺水轻轻度。女儿秋浦。怕一片低迷,压醒鸥鹭。 注释: 1. 水面贴轻阴:水面上笼罩着轻薄的云气。 2. 趁午风:趁着中午的微风。 3. 斜斜整整:形容帆影斜斜地飘扬。
注释: 三月十三寒食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暖风轻轻吹过,使树叶轻轻摇曳,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被游丝、引到花边。晴天绿树成荫,落花纷飞如雨,迷住了春天的船只。 饧箫何处吹圆。小语隔林传。几重花影柳影里,傍轻阴、细袅茶烟。金粉一双蝴蝶,人前舞过溪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气氛,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首句“三月十三寒食日,天是看花天”通过时间地点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