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熙治
【译文】 庭院里一株海棠随风日落,我作诗悼念她。 春天的美景突然又凋残了,可怜花事更阑珊了。 半生虚妄空有金屋,一寸荒苔埋葬玉棺。 惜别难禁红烛泪,妒愁空遣绿章弹。 飘茵袭溷寻常事,莫当生前因果看。 【注释】 畅好:美好。 庭际:庭院内。 海棠一株:指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 作诗悼之:即“作诗悼亡”。 畅好春光忽又残:春天的美好时光突然又被破坏了。 虚愿:空有美梦或愿望。 虚愿空金屋
碧玉篇 碧玉小家女,生年十三五。阿父为农阿兄贾,阿娘札札鸣机杼。 自幼生来不解愁,练裳椎髻妙无俦。问名偶有邻家子,倚槛无言空自羞。 地底腾腾喧战鼓,剧贼蜂屯遍吴楚。强随父母出兵间,故乡回首成焦土。 凤泊鸾飘年复年,啼痕零落有谁怜。一朝天半罡风起,吹入青楼大道边。 高楼巀嶪临黄浦,万斛明珠一歌舞。辛苦空怜鸩作媒,浮沉难共鸳为侣。 妾身虽逐路旁花,妾心不作沾泥絮。传来消息满江乡,一棹迎归下渡航。
中秋日赵仲固前辈招同曾君表比部祝吏香太守饮熙春堂,即席赋赠并呈君表 【注释】秦淮:古水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北岸。笙歌:指宴会上演奏的乐器声音。两枝桦烛:指燃有蜡烛的两根木棍。 【赏析】这首诗写于淳熙六年(1179)中秋。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去年”到“今年”“两年”来回忆、感慨与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人生易逝的感叹。 去年看月秦淮上,两岸笙歌催画桨。 【注释】看月:赏月。秦淮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东坡年五十九南迁过泰和县,作秧马歌赠曾移忠。 - 注释:此诗是苏轼在南迁途中写给一位名叫曾移忠的人的。 2. 观其体物浏亮,托思深远,心声心画,绘影绘声,洵乎合水车之咏,并入农书,而嗣泥橇之风,垂为器谱。 -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秧马的形象和功能,它如同水车一般,能够高效地耕作。同时,它也体现了农事的重要性和农民的辛勤劳作。 3. 粤以首夏农事方兴,黄云乍收,碧毯如织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李之仪所作的一首词。它描绘了词人和友人在宴会上饮酒作诗的场景,表达了词人的才情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 1. 新吾同年手写昌谷集,并摹其小像于简端,谨缀其中语以为之赞 - 新吾:指的是诗人的朋友,他叫新吾。 - 手写:亲自书写。 - 昌谷: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的诗集《昌黎先生集》。昌谷集是指白居易的文集。 - 摹:复制、仿制。 - 简端
这首诗是一首赠答诗。诗人在酒肆与同道友人畅饮,醉后赋诗相赠,并邀请他们一同作答。全诗抒发了诗人与同道友人交谊深厚,饮酒作诗,相互切磋,不拘于形式的思想感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与君表饮虞山酒肆,醉后赋呈,即邀同作 (我与你约定在虞山酒肆一起喝酒,喝到微醺之后我就赋诗给你看,你也要给我作诗来答) 七年以长为昆弟,古有元白今孙洪 (我们相识已经七年
【注释】 曾:同“增”,增添、增益。印若:指诗人的好友。 丹山:神话中昆仑山,为神仙居住之地。灵鸟:指传说中的凤凰。凤池头:凤凰所栖息的地方。 飒然:形容风声或声响。一去复一留:形容离别和重逢。 虞廷:古代帝王朝拜宗庙的处所,这里泛指朝廷。求:追求。 天渊:指天空,也比喻高深的境界或学问。论:谈论。咫尺:极短的距离。判:区别,区分。沉浮:指事物的升降、得失。 【赏析】:
舟中望敬亭山 谢公已去谪仙死,地底诗魂呼不起。 人世迢迢千百年,兹山苍翠犹如此。 朅来江水孤帆过,山光水光相荡摩。 此行翻恨风太利,未能舣棹穷搜罗。 停杯遥向山灵语,山与诗人共今古。 诗人一去不复留,山中灵气谁为主。 我欲题诗最上头,挥毫谡谡风生秋。 腕中仿佛作云气,如有山灵来语愁。 【注释】 ①敬亭:在安徽宣城北,是李白曾流连的地方。 ②谢公:谢朓。 ③谪仙:指唐代大文豪李白。 ④地底诗魂
【注释】 曾印若:指春秋时吴国铸剑师干将。太阿:春秋时吴国名匠欧冶子所制宝剑。匣:剑鞘。光景难逼视:剑光闪烁,难以看清。刳(kū):剖开。蛟龙: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的一种。犀兕(shī):犀牛角和牛角。丰城:地名,在今江西南昌市附近。什袭藏:珍藏。试:试用,试验。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咏宝剑以喻友人的才学高超、锐不可当。全诗从宝剑的铸造入手,写其刚健锋利,又从宝剑的锐利写到它的珍贵
赠友七首 曾印若 我闻戴安道,对使能破琴。 奴隶视王侯,豁达开胸襟。 天寒雪欲落,浮云常阴阴。 安得剡溪舟,与之谈素心。 注释: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 曾印若(706年-794年),字公辅,唐代诗人。他与李白、高适、王维并称为“边塞四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边塞风光,风格豪放。 - “我闻戴安道”,戴安道指的是戴逵,他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和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