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慎中
洞庭春色 秋后苦热,漱石砺牙,枕流洗耳,幽意甚深。 【注释】“漱石砺牙”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者多矣,是以吾不敢居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原词 沁园春 首夏省耕 绿野泉流,青林白土,布谷催耕。 正赤帝司天,勾芒谢令,微风送暖,好雨新晴。 田鼓鼍鸣,社尊牛饮,朝趋南亩每家倾。 纵目里,鳞编原陌,绮散沟塍。 本来懒拙无能。 但觉心、和与物都平。 况茇舍亲时,幽禽一啭,油幢张处,古木皆荣。 攘馌分尝,解衣行劳,谁辩是方伯农氓。
【诗句释义】 点绛唇:词牌名。 再赋:重新写。 【译文】 满院松风,流泉洗去石壁的苔藓,显得非常干净。 云山环绕,深春时节的草丛中,小径深深。 洗净世俗烦恼,坐在里面,忘却了白昼和黑夜。 更何道?浮生未了,辞官隐居难以实现。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凤箫声”。双调,五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转一平韵。 再赋:重新写。 【赏析】 《点绛唇·再赋》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作品
这首诗是王行人给诸孙辈的赠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满庭芳 王行人诸子孙出见赋赠 垂领两髦,自綦双絇,满庭玉树辉光。 诵诗习礼,橦布作衣裳。 应是蓝田种玉,琢许多、圭珀璆琅。 令人叹,何物老妪,生此宁馨郎。 想当年生日,曾试啼声,定不寻常。 崭然露,头角怪底清扬。 休夸封胡羯末,淮南后、裔姓名芳。 君家住,虽临湓浦,华胄也称王。 注释: 1. 垂领两髦:形容年轻人的风采,垂领指下垂的衣领
诗句解析: 1. “劲马轻车,卫严将、分明部伍。” - 注释:这一句表达了军队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情景。 - 赏析:这里描绘出一幅军队整齐划一、纪律严明的画面,暗示了作者对军队战斗力的赞赏和期待。 2. “惊小院、纷纭角逐,轨蹄无数。” - 注释:院子里士兵们激烈地比赛,无数马匹奔跑在轨道上。 - 赏析:这句话通过动态的描述,展现了战场上紧张的气氛和士兵的英勇。 3. “风雨崩腾呼吸顷
这首诗的译文是: 水心居士,他的内心如湖水一般清澈。他在湖中结庐独居。在湖水中,鱼儿与鹭鸶一起游泳,它们都沐浴着阳光。他坐在书卷中,沉迷于奇妙的道理。枕头和坐席都被烟雾和雨气笼罩,仿佛长出了烟雨飞腾的样子。窗外蒹葭的影子轻轻拂过。四野望去,看不到来路。碧波荡漾,冲淡了所有的尘垢。 漫湖逸人最清旷,一生浪迹五湖上。陶朱公曾携西施游历五湖,他想要追随他们的踪迹,羡慕他们悠闲自在的生活。荷叶时穿菱女船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烛影摇红》是一首以月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江州公署夜晚的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和感慨。 我们来看一下诗句: 翠幕烟销,正虹断雨声初歇。碧天如洗四无阴,庭院人踪绝。 “翠幕烟销,正虹断雨声初歇”,这里的“翠幕”是指绿色的帷幕,可能是形容庭院的景色。而“虹断雨声初歇”则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夜晚景象
【注释】 小午空斋:中午的空寂书房。 帘钩:门帘的钩子。 湘竹冷:形容夏天的竹子清凉。 簟纹如縠(hú):席子的纹理像波浪一样。簟:竹制的凉席。縠:指波纹。 恬不寤:恬静而不觉疲倦。 花阴过尽酣初就:花荫之下,酒意正浓,初睡初醒。 侧纶巾、挂枕半罥头:斜戴纶巾,垂着枕头。 白羽扇:白色的羽毛扇。 摇麈尾,还在肘:挥动麈尾,在肘部轻轻晃动。麈尾:一种手杖。 北窗人古也,而今真又:北窗的主人早已去世
【注释】 汉室(汉代的皇室):指东汉朝廷。 武皇: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南阳新野人,是汉光武帝刘秀。 躬履丰盈海:躬,亲自;履,踩踏;丰盈,富足;海,大海。 万户千门:形容皇宫的宏伟。 云中裳:指天上的云彩像衣裳一般美丽。 桂宫兰殿:指皇宫。 柏梁:指汉武帝时为庆祝太初元年冬至,在未央宫中修建柏梁台的工程。 金茎逼霄汉:指汉武帝建造的露台,高数十丈,用黄金铸成,直通天庭。 蓬莱三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李邑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 送李邑博望山先生 ``` - 这是第一句,表达了王维对李邑的深深怀念和不舍。"送"字说明王维已经将李邑送到了目的地,而"博望山"则是李邑将要居住的地方。 ``` 问君何所望,征营复仿佛 ``` - 第二句,询问李邑在博望山的期望是什么。"征营"是指军队驻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