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民
早作听晨鼓。征车动、画桥乘月先度。邻鸡唱晓,人家未起,尚扃柴户。沙边塞雁声遥,料不见、当时伴侣。似怎地、满眼愁悲,秋如宋玉难赋。 注释:清晨早早起床去聆听晨鼓声,准备乘车出发。在画桥上,趁着月光先一步出发。邻居家传来了鸡叫,但人们还未起床,仍然紧闭着柴门。在沙边的大雁发出悠长的鸣叫声,我担心它们不会记得我当年的样子。像宋玉那样因忧愁而消瘦,也难以形容我现在的心境。 休论爱合暌离,微官系缚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离别的词,通过对景物和人物动作的描绘来表达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感受。下面是逐句释义: 1. 禁城外,青青细柳,翠拂高堞。(注释:禁城,指皇宫;青青细柳,形容柳树的颜色;翠拂高堞,形容柳树的绿色覆盖在城墙之上。) 2. 征鼓催人骤发。(注释:征鼓,古代战争中用以报时的战鼓;骤发,突然响起) 3. 长亭渐觉宴阕。(注释:长亭,古代设在道路边的亭子,供人休息;宴阕,宴饮结束。) 4.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注意正音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本题中,重点注意“堕”“妆”等字的书写。 【答案】 (1)枕边有喷香的兽形枕头斜靠着山石。 (2)衾帐不知寒冷。几片飞花飘落,仿佛是初落的梅花。 (3)明年这个时候,我应当乘着藤轿去东行了,沿途的风景将随征人一起进入山水屏画般的江南。
【注释】 三分:古代女子发髻的三股,这里指束发。 青丝:黑色长发。 殢(tì):困倦、沉迷的样子。 那有者:谁。 相知:彼此了解和懂得。 【赏析】 《少年游》是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咏物词,借对花木的描写抒发作者自己的感慨。上片写少女在花园中见到花朵时的情景;下片写花朵被折去后的情况及由此引起的联想。全词以“仙”字为线索,由花及人,从人到物,将物我浑融
【译文】 当年的苏小,家住苕溪的尽头;她一叶扁舟采莲回来的时候,偷偷地羞得鸳鸯飞躲。苹洲蓼岸,花脸难分清,山半倚。风乍起,烟光中,荡漾着波光粼粼的湖面。 我平生为人刚正不阿,从不愿意轻易地沉溺于儿女情长;偶然在溪上相逢,这一份情感又怎能说得完。她把兰花佩饰解下来,不负有情人的期望,金尊斜侧,罗帐底,占尽人间美好。 【注释】 1. 蓦山溪 :词牌名 2. 当年 :从前 3. 苏小 :南朝宋吴兴人
【注释】 向晓银瓶香暖:向,面对;晓,早晨。银瓶,指花瓶。香暖,香气袭人。宿蕊犹残娇面:宿蕊,未开的花蕊。残,凋萎、枯萎。娇面,娇艳的面容。风尘一缕透窗眼:风尘,指风中落花;一缕,一丝、一点;透窗眼,透过窗户。恨入春山黛浅:恨,指怨恨、失望之情;入,进入;春山黛,形容女子的眉色如墨绿之山,深浓而略带点青灰色;黛,古代女子画在眉毛上的黑色颜料;浅,浅浅地、淡淡的。短书封了凭金线:短书,书信。封了
【注释】: 1. 荔枝香: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词人与李清照分别时有感而作。“荔枝香”是词人送别友人时的赠言,意为“愿你们的爱情甜蜜如荔枝的芬芳”。 2. 未论离亭话别,涕先泫:还没有来得及谈论离别的话,就已经开始哭泣了。泫,流泪的样子。 3. 旋涤瑶觯(zhì),深挹芳醪(náo):随即洗净酒杯,斟满美酒。瑶觯、芳醪都是珍贵的酒具。 4. 凝愁满眼:使满眼忧愁凝结。 5.
【注释】 宁都:古县名,今江西省宁都县。登楼:登上高楼。 清光:明亮的月光。莫收:不要收起。飕飕:指秋风声。 却绕:回绕。古城头:城头上。尘事:尘世中的琐事。消尽:完全消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登高望远、寄情山水的词。上片写登高之景,下片写怀归之意,全词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生真谛的热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赏析”,要求考生在读懂原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诗作的内容表达出来,注意字数要与原句一致;翻译时要注意句子中重要的词语,如:金莲、黛眉、丹脸、香在臂、秀肌腻滑凉生肉、同赌选花图(赌花牌)、杨枝曲、榴花堆火、画堂未许归云宿等,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要点
忆旧游 念区区远宦,带月侵晨,燃烛中宵。在昔曾游遍,过三湘下浙,二水通潇。小舟暂辍兰棹,羸马复鞭摇。但旧日雄图,平生壮气,往往潜消。 迢迢。向年事,记艳质平堤,曾共听镖。醉□游沙市,被疏狂伴侣,朝暮相招。怎知后约难再,牛女隔星桥。待远结双成,他时去窃千岁桃。 【注释】 1. 区区:谦辞,指自己地位卑微。 2. 带月侵晨:带着月光到早晨。 3. 燃烛中宵:点着蜡烛直到深夜。 4. 艳质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