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成楠
【注释】 破画:指残存的绘画。 不见完时见缺时,断缣残素欲何为; 意思是说:在没有完全的时候看到有残缺,那么这些残破的画卷究竟有什么用意呢? 河山破碎谁司责,人物雕零事可知; 意思是说:国家已经四分五裂,是谁来负责呢?那些遭受战乱而流离失所的人,他们的处境又怎么样呢? 云散风流王粲恨,天倾地陷屈平悲; 意思是说:由于战乱,那些曾经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人物,如王粲之流都感到遗憾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所以翻译是第一步。然后注释、赏析,最后作答。 【答案】 (1)“块磊仍非酒可浇”:指诗人的忧愤不能通过喝酒来排遣。“块磊”指胸中不平之气,“非酒可浇”意谓只有以诗酒自娱才能排忧解闷。 (2)“圣人西海还东海”:意谓圣人周游天下,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留下他的足迹,而“东海”与“西海”是相对的位置关系,意在表明诗人对圣人的敬仰。 (3)“大局南朝与北朝”
诗句: 1. 富者与仙者,两者尔何乐。 译文:富人和神仙,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他们为什么要追求快乐呢? 注释:富者指富有的人,仙者指仙人,两者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但是富人的快乐与仙人的快乐有所不同。 2. 愿作陶朱公,不作东方朔。 译文:我宁愿成为陶朱公,不做东方朔。 注释:陶朱公是春秋时期的范蠡和夏朝的文种,两人都曾富贵过,后因政治原因离开政坛,隐居江湖,陶朱公以经商致富而闻名
【注释】 钓龙台:古代传说秦始皇曾派人到海边钓鱼,得巨鱼。后来,汉武帝时,南越王赵佗派了两个使臣到长安朝拜,并表示愿意归附。汉武帝赐给他们一把“龙”形宝剑,作为传国的信物,这就是“龙”字的由来。后来赵佗又建了一个“钓龙台”,在台上立碑刻记这件事,以纪念汉王朝的恩德。安在哉:在哪里呢?我来访古钓龙台。安:哪里,怎么;哉:语气词;来访:访问、探望。古钓龙台:古代传说秦始皇曾派人到海边钓鱼,得巨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田园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段: - 诗句: 烈山焚长茅,漫天焚老木。老木中焚空,葺茅以为屋。 - 译文: 在烈山烧掉长久的茅草,烧尽了满天的枯木。枯木之中只剩下空空如也的树桩,只好用茅草盖成小屋。 - 注释: “烈山”指的是烈山祠,相传为神农氏炼药之地。“焚长茅”指的是焚烧长满茅草的山坡。“漫天焚老木”描绘了一幅山林大火的画面。 第二段: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描述了守隘丁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下面我将逐句进行翻译: 日色无光光亦薄,瘴烟入鼻微闻恶。行人畏近隘头行,守隘隘丁昼击柝。 - 日色无光光亦薄:天色昏暗,光线微弱。 - 瘴烟入鼻微闻恶:吸入瘴气,感觉气味不好。 - 行人畏近隘头行:因为担心,人们都不敢靠近隘口。 - 守隘隘丁昼击柝:守关的人(隘丁)在白天敲击梆子以警示行人。 柝上响停,行人胆惊。伏莽之戎,草木皆兵
【注释】重五: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大湖:在台湾省南投县境内。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端午节时由苗栗至南投大湖游览的途中所作。 第一句“溪行有深湍”,写乘舟溪中行进的所见。溪水湍急,船行缓慢。第二句“山行无寸土”,写乘轿山路行走的所闻。山路崎岖不平,行人只能一步一停地走,连片小草都没有。 第三、四句“当暑践炎石”,“似鱼游热釜”描写登山途中的所感。夏日炎炎,烈日炙烤,脚下的石头像热锅一样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红头屿木盘和木船的诗。它通过描绘这些物品的制作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工艺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红头屿木盘木船泥碗歌 - 红头屿:位于中国福建省。 - 木盘三尺谁所斫,其制不雕复不琢:红头屿的木盘长约三尺,它是用原始的方法制作的,既不雕刻,也不打磨。 - 老髯好事作盘铭,铭字中央周四角:一个长胡须的人喜欢在木盘上刻字,他的铭文位于中心,周围有四个角。 -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崎观赏山景时创作的。诗人以山水为题,描绘了长崎的山色美景。 译文: 新婚的妻子隔朝便梳妆打扮,清晨镜子里显现的是青螺色。昨夜催妆的我有诗可作,老来笔力清狂。 海面上初升的太阳洒下红光,江面上波涛远浸碧波千寻。山川明媚进入朝晖,有意来娱万里之客。 你行万里无交亲,以青山主人自居。海外迎接没有世俗态,客中揽结真情真意。 交情如同白日和皓月,山容青青我白发。但恨舟壑无久淹
《春柳》 诗句: 不折章台柳,丝丝望转迷。 晓烟芳草路,流水落花溪。 青眼公看喜,蛮腰女舞低。 枝轻难受露,絮薄未沾泥。 夫婿无侯相,公孙有字题。 服章占李相,眉妩斗张妻。 白马双骖别,黄鹂两个啼。 春云人渭北,朝雨客关西。 丽映桃千树,寒依菜一畦。 只应怜弱植,谁种向金闺。 译文: 我不折那章台的柳,柳丝随风摇曳,让我迷失方向。清晨的烟雾中,芳草小径,细流在落花的溪边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