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杲
注释:马师仲冬严寒(马师,即马宗道,号马师;仲冬,指农历十二月);国一孟夏渐热(国一,指国朝的首辅,即马宗道;孟夏,即农历四月)。 译文:马宗道在寒冬中依旧坚持,国朝首辅在初夏时逐渐热起来。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马宗道在严寒中坚持不懈,以及国朝首辅在初夏逐渐热起来的情景。虽然寒热不同,但彼此都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失时节。这反映了马宗道的坚韧不拔和国朝首辅的智慧与远见
【注释】 1.偈:梵语的音译,即佛家韵文。颂:佛教徒称佛经为“颂”。偈,佛教经文中的一种文体,是佛经中用韵文写成的简短的宗教宣传文字。 2.闲田地:指荒芜的田地。 3.契券:契约。 4.牙保人:担保人。 5.松竹引清风:松树和竹子可以引来清凉之风。这里比喻人的品格高洁清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题材的诗,通过描述一个场景来表现一种精神境界。全诗以山前一片荒芜的土地为主题
【注释】 摩竭提国:印度古国名。巴鼻:山名,即喜马拉雅山脉。 谈玄说妙:谈论玄学和佛教的微妙之处。好肉剜疮:比喻好意办了坏事。 举古明今:从古代说到当今。抛沙撒土:指随意地发表议论或文章。 【赏析】 《偈颂一百六十首》是唐代著名诗僧贯休所作的一部集子。这部诗集共160篇,其中第59篇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偈》的第一百零五首,全诗如下: 摩竭提国犹在半途, 少室峰前全无巴鼻。 谈玄说妙好肉剜疮,
诗句释义 1 南泉无过:南泉指的是禅宗中一个著名的禅师,他以他的智慧和慈悲著称。"无过"在这里意味着没有错误或过失。 2. 口能招祸:这句话强调了言论的重要性。在佛教中,言语是修行的一部分,但错误的或有害的言论可能会带来麻烦或灾难。 3. 赵州礼拜:赵州(759-804)是禅宗的一位重要大师。"礼拜"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向他的追随者学习或请教。 4. 草贼大败
【释义】 百二十天,太阳天天都不空缺;露柱逞神通,灯笼呈丑拙。彻不彻,却来棒头为汝决。 【译文】 一百零二日的夏天,每天太阳都不曾空缺;露柱逞神通,灯笼呈丑拙。究竟彻不彻?却用棒子为你作决断。 【赏析】 “百二十”指“一百一十”,即一百零二个日子。“百二十日夏”即百二十个夏日。夏日是炎热的季节,太阳无时无刻不在照耀着大地,人们也无时无刻在盼望着它能够带来凉爽。“日日无空缺”
诗句如下: 新岁击新鼓,普施新法雨。 万物尽从新,一一就规矩。 普贤大士欣欢,乘时打开门户。 放出白象王,遍地无寻处。 唯有这个,不属故新。 等闲开口,吞却法身。 千年桃核里,元是旧时仁。 翻译如下: 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我敲起新的战鼓, 洒下如雨般的新法。万物皆因新而新生, 遵循着规矩和秩序。 普贤大士欣喜若狂,趁这良机开启新天地。 放出象征智慧的白象王,它四处游走无处藏身。 唯独这个真理
【注释】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五十六 二尊宿,一人粗似丘山,一人细如米末。 虽然粗细不同,称来轻重恰好。 径山今日内实告报,汝等诸人切忌钻龟打瓦。 译文: 两位禅师,一位身材魁梧如山,另一位矮小如尘。 虽然他们身材不同,但重量却正好相当。 今天在径山有消息传来,你们千万不要像那些愚蠢的人那样去占卜、去打卦。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理宗皇帝赐给径山的两位高僧的礼物。诗中通过对比两位禅师的不同形象
注释:镇州萝卜,指的是镇州的大萝卜;青州布衫,形容布料的质地和价值,斤两指重量。衲子聚头求的旨,指的是佛教僧侣们追求的真谛。却似蚊虻咬铁钉,比喻那些追求真谛的人就像被蚊子叮咬一样,无法得到真正的解脱。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镇州的大萝卜和青州的布衫,讽刺了一些僧人追求名利、斤斤计较的行为。诗人用蚊虻叮咬铁钉的比喻,表达了对这些人追求真谛时的无奈和讽刺。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既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注释】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五十八:即念离念,觉与非觉。 有心无心,若善若恶。 搅成一块,将错就错。 即、念、觉、非、善、恶、心、无、若、搅、块、错、就、错。 译文: 既然有念想的离念,就会有觉与不觉的状态; 有心或无心时,会有善有恶的行为。 把这一切搅和到一块,将错就错,顺其自然; 这是修行者必须面对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偈颂主要讲述了佛教中的“缘起”观念,即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
让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1. 大家泼一杓恶水,洗涤如来净边垢。 - 注释:这里指的是佛教中的“众生”,即所有生灵。“泼一杓恶水”比喻为众生带来烦恼和困扰。“洗涤如来净边垢”则是指通过佛法的洗礼,去除众生心中的污垢,使他们能够达到清净的境界。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通过佛法帮助众生摆脱烦恼,达到心灵净化的思想。 2. 垢尽众生烦恼除,狐狸便作师子吼。 - 注释:这里的“垢”指的是内心的烦恼或罪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