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洋
诗句:四壁云山拥翠屏,上方零落锁寒扃。 译文:四周的墙壁被云雾缭绕的山峰环抱,如同一座翠绿的屏风,而上方的寺庙则显得零落破碎,似乎被寒气所笼罩。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荒凉的景象。诗人用“四壁云山”来描绘周围的环境,给人一种深远、幽静的感觉。接着以“拥翠屏”形容四周的山峰像绿色的屏风一样环绕着寺庙,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庄重。然而接下来的“上方零落”与前面的“翠屏”形成鲜明对比
注释:湿雾弥漫,山中空蒙,画眉鸟在啼叫。满山遍野的黄竹下,雨丝垂挂,宛如白色瀑布。隔着小溪看乱石,就像白色的羊群,我猜想是东汉末年名将吕布死后化作石头,他离去后留下的遗物。 赏析:此诗描写了金华山的美景,通过描绘画眉鸟的啼声、满山的黄竹和乱石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感慨。诗人运用了比喻、想象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通过对乱石的描绘,暗示了历史的痕迹和历史的变迁
【注释】: 夜过丛山关:夜里经过丛山关口。丛山关:即大庾岭,古称“南岭”,是南北交通要道上的一个关隘。 山黑怕闻猿啸哀:“山黑”形容夜色漆黑,猿猴因害怕而不敢鸣叫。因为山间常有野兽出没,所以人们常常把夜晚比作黑暗的山林。 鱼钥:鱼形的锁。古代用木或铜制成鱼形的铜锁,用来开闭门户。重开:指关门被打开。 健儿:指壮士。把烛:拿着蜡烛。更立:深夜不睡仍站立着。争道:争论道路。 前年使客来
《宿井山废寺四首·其四》是明代著名诗人汪广洋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战争之后的荒凉景象,展现了一幅破败不堪的乡村画卷。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1. 诗意解读: - 破屋哀哀啼老孀:描述了一间破旧的屋子里,一位老妇人在哭泣。这表达了战争对普通人民生活的破坏和对老年人的同情。 - 一家十口存无二:说明在战乱中,只有少数幸存者能够幸存下来。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的影响。 - 废尽门前陌上桑
宿井山废寺四首其三 诗句 涧水泠泠响石溪,旧时亭馆半高低。 杜鹃尽有伤春泪,啼到山深不忍啼。 译文 清澈的溪水在岩石间流淌,昔日的亭台楼阁参差不齐地分布在山坡上。杜鹃鸟总是在春天里哀伤地鸣叫,它们的叫声传到了深深的山谷也不愿意停止。 注释 - 涧水泠泠:涧水发出清凉的声音,如同泠泠清泉。 - 响石溪:溪流中的石头相互碰撞产生悦耳声响。 - 旧时亭馆:过去建造的亭台和馆舍。 -
诗句:万壑长风吹老髯,轻云时送雨廉纤。 译文:万条山谷中狂风呼啸,吹得我胡须都白了,时不时有轻飘的云朵送来绵绵细雨,雨丝如烟。 注释:1. “万壑”指许多山沟。2. “长风”形容风势很大,“吹老髯”形象描绘了被大风摧残的胡须,表现了诗人对恶劣环境的无奈和辛酸。3. “轻云”即轻盈的白云。4. “时送”表示时不时地送来。5. “廉纤”指细小而柔和的小雨。6. “候馆”指旅馆或驿站。7.
【注释】 1.宣州:今属安徽。道中:在旅途中。二首:指《宣城送裴坦南归》诗共两首。 2.雨花台:在南京市西南,相传南朝梁武帝时曾在此筑台种花,故名。承明:汉宫殿名,此处指皇宫。 3.尽日:一整天。王维画里行:王维的画中有行走一天的人。 4.谢宣城:南朝诗人谢朓,字玄晖(一作孝源),宣城郡(治所今安徽宣城)人。 【赏析】 这首诗是写送别裴坦南归,并借以自况。 首联两句写送别的场景和心情
过茶园三首 其二 打鼓发船滩上去,健儿群立候晴晖。明朝又是严陵道,无数青山尚客衣。 注释: - “打鼓发船滩上去”:描述船只在滩上被击鼓声唤醒的场景。 - “健儿群立候晴晖”:描绘壮士们站立等待晴天的景象。 - "明朝又是严陵道":预示着未来某个清晨,诗人将再次踏上严陵道。 - “无数青山尚客衣”:意味着青山依旧,而曾经穿行其间的客人已化为青山的一部分,成为自然的组成部分。 赏析:
【注解】 竹鸡:即山鸡,鸣声清越。花外弄轻烟:形容山间云雾缭绕。桑柘深深:指桑树、柘树茂盛成林。严州:今浙江建德一带。风土:风俗和习惯。半宜绵:气候温和宜人。 【赏析】 首句写春雨过后,山中烟雾缭绕。次句写茶树茂密,桑柘参天;三句写过客闻说,严州一带气候温暖,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全诗以“竹鸡”起兴,描绘了一幅江南山区雨后初晴的美景。最后一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严州风土的喜爱之情
醉中往往赋巢云,颠倒林宗折角巾, 却喜老怀多放逸,敢将奇语动时人。 歙中右族老云孙,半百年来住鹿门, 三日山城好风雪,可能来访浣花村。 注释: 1. 醉中往往赋巢云:在醉酒之中常常创作关于巢云的诗作。巢云,指云雾缠绕的景象,寓意深远。 2. 颠倒林宗折角巾:形容自己饮酒至狂,如同林宗(指诸葛亮)折角巾一样不羁。 3. 却喜老怀多放逸:很高兴自己的胸怀如此开阔,不拘小节。 4. 敢将奇语动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