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内容、技巧和语言特色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词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依据选项的要求,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手法进行赏析。 第一问:此诗为咏物词,写的是美人蹴鞠之姿。“花容月样”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如花般娇艳,“惯得人怜”,说明美人的舞姿非常娴熟,使人爱怜。“不教着地”表明蹴鞠的动作轻盈矫健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芳草送秋田重游豫章并过楚南 - 芳草送秋田: 秋天的田野上,芳草如茵。 - 重游豫章: 再次游览了江西的南昌(豫章古称)。 - 并过楚南: 经过湖南的南部地区(楚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古代楚国以南方为中心)。 2. 乍新年、雨丝添涨,南枝犹冷沙村 - 乍新年: 刚过了新年。 - 雨丝添涨: 雨水使得江河水位上涨。
【注释】 春光好:指春天景色好。 人易别:人们容易分别。 信难期:书信难以寄到,指远隔千里。 折柳枝:送别的风俗,古人离别时折柳相赠,表示留念。 枉相思:徒劳地想念。 闲花开候:闲暇时花开等待。 画眉小鸟啼时:比喻女子初妆的美貌。 斗帐卷香:在帷帐中燃起香料。 玉钩知:用玉制的钩子知道,比喻对女子的深情厚意。 【赏析】 此词写闺怨,上片写别后相思之苦,下片写闺怨之情。全词以“春光”为题
【注释】 九来书:指书信。即讯野臣:询问远方的臣子。 数陈迹:数说往事。 疏芜:疏密有致的草木。 半茧小园:小园中有半棵丝瓜挂在架上,形如茧。 翠黛窥窗:绿竹掩映着窗户。玉峰仄:山峦平缓而低矮。 红螺曾劝客:红螺曾经劝慰过客人。 柳影饧香:柳树的影子映照着寒食节祭扫的香糖。 题诗:在墙上题写诗句。罢,藉草醉眠:写完诗后,便靠着草丛中酣然入睡。 鹤子:白鹤之子,这里指白鹤。飞来记相识
【注释】 ⑴荇溪:地名,位于今江苏苏州西南。归里:回家。⑵长逢:长久地相遇。⑶茅檐:指简陋的房屋。⑷那用:哪里需要。⑸绿莎翠竹:形容景色优美,引人入胜。⑹故人:老朋友。⑺鸥边:指鸥鹭成群的地方。⑻柴扃(jīn):柴门。⑼瘦寒郊岛:瘦清冷僻远的山水间。⑽南华:指庄子的《庄子》。⑾樵柯渔钓:采樵、垂钓等隐居生活。⑿问津船到:比喻被人赏识。 【赏析】 此词为送别之作。上片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惜别之情
摸鱼儿·题晋贤秋晓读书图用蓝村韵 作者:辛弃疾 原文:洗尘襟,尽堪消受,长廊风散微暑。画中丰度三秋忆,淡囗帽纱衫贮。天送与。正一片蕉阴,绿到煎茶处。才人杜许。看丁卯乌丝,樊川红粉,惆怅隔帘语。 注释:洗除尘衣,尽可消受,漫步长廊,微风吹散了炎热。画中的丰韵,让人想起秋天的景色,淡薄的帽子、纱衫,如同一幅美丽的画面。天空仿佛在向我们赠送这片蕉荫,让一切变得绿意盎然,到了品茶的时候。才华横溢的人
```text 踏莎行·金陵 两岸洲平,三山翠俯,江豚吹雪东流去。故陵残阙总荒烟,斜阳鸦背分吴楚。 青雀钿釭,朱楼画鼓,冥冥一片杨花路。游人休吊六朝春,百年中有伤心处。 注释翻译: - 两岸洲平,三山翠俯,江豚吹雪东流去。故陵残阙总荒烟,斜阳鸦背分吴楚。 - “两岸洲平”指江对岸的陆地平坦。“三山翠俯”描述了远处山峰苍翠且靠近水面。“江豚吹雪”形容江中江豚在雪白的水面上畅快地游动
【注释】 ①高畟(yī)园典试粤西:高畟,宋人名。典试,主持考试。粤西,指广西。 ②遥有此寄:遥,遥远地。此,代词,指这首诗。 ③过岭蛮烟:经过岭南边远地区的烟雾。 ④横海楼船:在海南岛上的楼船。 ⑤津喧一使星去:渡口繁忙,送别使者离去。 ⑥携帐底:携带着帐子。 ⑦一番丝竹:一次演奏的丝竹音乐。 ⑧残笳剩鼓:残破的笳、乐器,剩下的鼓声。 ⑨笠叟:戴笠的老人。 ⑩珊瑚:一种宝石名,这里借指珍珠。
【注释】 碧:浅绿色。玲珑石:指雕镂成花纹图案的石,这里指花石。杜兰香:一种香气浓郁的花。紫菂:紫色的兰花。檀房:檀木制成的房间内壁。岁岁春风一度,一回双:每年春天都来一次,又一年过去了。 【赏析】 这首小令是一首咏物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全词以水仙兰为题,借物言志,抒发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上片起首二句,先点明所咏之物——水仙兰。“碧叠玲珑石”四字,描写了水仙兰石的质地与造型
【解析】 此词以“晓行”为缘起,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上片先点明时间、地点、天气和环境。“半肩衾枕”,说明是夜不能寐;“初寒夜”表明时已黎明,但天还未放亮,可见旅途之漫长、之辛苦。“客舍如船霜在瓦”。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旅途中寒气袭人的境况。“小灯清,残月下”则描写了作者在昏黄的灯光下,望着那一轮残月,不禁思绪万千,心有悲凉。下片写晨行中所见景色。“一簇衰杨亭榭”,点明了地点——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