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肇兴
注释: - 朝渡沧溟去,暮出仙霞关:早晨渡过沧海去,傍晚走出仙霞关。 - 凉月照大野,白骨高于山:清凉的月光照耀着广大的原野,白色的骨头高高地堆在山上。 - 敌兵三十万,合围成一团:敌军有三十万人马,将他们包围成一个团。 - 羽书如流星,请援来百蛮:战报象流星一样急驰而来,请援助来自百蛮之地的军队。 - 士卒饲豺虎,将帅徐要官:士兵们喂养豺狼虎豹,将领们则悠闲地等待官职晋升。 - 坚壁但自守
【注释】: 绿营军:指明朝后期的戚继光所统率的军队。后出塞:后指在边疆驻防。五首:这是第二首。 羸弱不堪用:形容军队中士兵体质虚弱,战斗力不强。 邹鲁:春秋时期鲁国和齐国,这里泛指北方边地。 刍茭:古代征收军粮时用的草。 封侯:封建时代一种最高爵位。 闾里:乡里,这里指家乡。 从:听从。 【赏析】: 此诗是诗人仿杜甫《前出塞》后出塞体五首其二而作。这首诗主要写当时明军在边疆的征伐
这首诗的翻译是:“封侯无相骨,际会须风云。 君看牧羊儿,一胜拜将军。 粤西有巨盗,十载烟尘昏。 蔓延及浙水,召募急如焚。 投辕授旗甲,万马如蜂屯。 男儿身许国,生死安足论。 努力事戎行,及时当树勋。” 注释: - 后从军行:表示作者随军出征的行为。 - 仿杜后出塞体五首:指杜甫的《后出塞五首》。 - 封侯:指得到封爵或封土。 - 相骨:占卜吉凶。 - 际会:遇到合适的时机或条件。 - 牧羊儿
诗句释义 - 跃马延平津:在延平津这个地方骑马跃过。延平津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或者是一个象征性的地名,用来描述出征的紧张氛围和英勇的行动。 - 剑气射牛斗:形容剑法凌厉,气势如牛斗之威。这里的“箭”指的是古代兵器的一种,即弓。 - 双龙去不还:比喻英勇的战士或将领离去后不再返回,用“双龙”来象征他们的勇猛和不可战胜。 - 战骨已成朽:指战士们牺牲的尸骨已经腐烂。 - 世乱功名轻
我们需要逐句解析这首诗。 1. 壬戌二月二十二,春风习习花明媚:这是描述宴会的时间和天气,壬戌二月二十二,春风习习,意味着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开来,鲜花盛开,景色美丽。 2. 林逋折柬开华筵,一县名流今日聚:这里提到了一个叫林逋的人物,他给宾客们发了请柬,邀请他们来开宴,说明宾客们都来了。"一县名流"指的是这一地区有名望的人士都聚集在这里。 3. 是时四野尽成狂,烧香作会等儿戏
这首诗是明朝政治家、文学家杨慎的作品,名为《杂诗·其一》。 注释: 1. 古来无英雄: 自古以来,没有谁是真正的英雄。 2. 成名半天幸: 能够成功成名,这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3. 唯有诸葛公: 只有像诸葛亮那样的人,才能在隆中对时局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规划。 4. 抵掌话三分: 比喻与刘备讨论天下形势,如同手碰掌般亲密。 5. 乾坤若悬镜: 形容世界如同悬挂的镜子,清晰明了。 6. 后来所设施
注释: 1. 汉儒专标榜,宋儒尚攻击。 汉儒:汉代儒学家。标榜:夸耀自己。宋儒:宋代儒学家。 2. 此论一以开,前贤何所适? 此论:指《杂诗二首》。一以开:一开先河。 3. 曹寺分水火,朝堂生荆棘。 曹寺:曹丕寺,东汉时建在洛阳的佛教寺院。水火:喻指佛法与儒家学说之争。朝堂:朝廷。荆棘:比喻朝廷中的政治斗争。 4. 既树君子仇,仍寻古人隙。 树仇:树立仇敌。隙:空隙,漏洞。 5. 六经如埃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则先要读懂诗句内容,然后结合全诗主旨进行赏析,最后点出作者的观点或情感即可。 【答案】 译文 在塞外征战,不见关山之苦,怎能体会征戍的愁烦?他乡水土不同,服食多有差异。野外宿营怕潮湿,露水沾满衣。十夫九生病疫,何以负戈矛?贼兵来攻忽然忘记疾病,抱着创伤争相出战。军中没有良药,饮血病已痊愈。 注释
【注释】 三月十六日:诗题作于三月十九日。 奉宪命往南北投联庄遇乱,避居牛牯岭:诗人奉朝廷之命到南方北方各地去投宿投宿的旅店,遇到战乱,就住在牛牯岭。 即事述怀(其三):即景抒情。即景抒情是古代诗歌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所谓“即事”,就是抓住眼前所见到的事物;所谓“抒情”,就是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刀柄铁环环,摩挲日三百:刀把上有铜环,每天用手抚摸着它。 携将沧海去,邂逅孙宾石:我携带着沧海
【注释】 ①简书:指公文。王命:帝王的命令或诏令。 ②栖栖:形容战乱时期人们颠沛流离、无所适从的样子。 ③一炊:一顿,指很短的时间。 ④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信号,用火光传递信息。 ⑤旌旗:古代军队的仪仗旗帜。岩磴(dèng):山间石阶。 【赏析】 这是一首记事诗,记述了诗人在牛牯岭避难时所遇到的一些情景。全诗以叙事为主,夹杂着作者的思想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乱世中人们颠沛流离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