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贞立
【注释】 西窗月:指在西窗下赏月。 邀人瘦影成三绝:邀请人一起来看月光,把人的倩影照成三个。 清愁虚冷:清冷的愁绪,空荡荡的。 金钗划损阑干漆:金钗(妇女头上插的装饰品)划破了栏杆的漆皮。 炉烟袅篆屏山寂:香炉里的香烟缭绕着篆刻的屏风,一片寂静。 侍儿促睡,单衾寒怯:侍女催促着睡觉,单薄的被子让人感到寒冷和不安。 【赏析】 《忆鄋氏》是一首咏物抒情的小词。上片写女主人公在西窗下赏月的情景
【注释】 燕语呢喃莺语媚:燕子在低语,黄莺在啼叫。 浑不许绮窗人睡:完全不允许有心思去睡觉的人。 日漾湘帘,侍儿多事:太阳照耀着湘江的窗帘,侍女做事太多。 又把妆奁备:又一次准备梳妆用品。 香冷画屏眉叠翠:室内的香味已经冷了,画屏上描画的眉毛已经凋谢了。 都付与镜中憔悴:这些都付给镜子中的自己。 十载羁愁,盈囊诗卷,难化花前泪:十年的羁旅忧愁,装满了口袋的诗卷,难以化为眼前的泪水。 【赏析】
诗句释义及译文如下: - 诗句解读: 1. “木叶下庭皋,针线无心理”:描绘了一幅秋日庭院的景象,叶子在风中飘落,女子正专心地绣花,心思却不在针线之上。这里的“木叶下庭皋”和“针线无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2. “闲向黄花说可怜,依约纤腰细”:女子在闲暇之余,对着盛开的黄花轻声诉说着自己的怜惜之情,她的身影在黄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纤细
【解析】 题干为“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赏析时,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本题中,第一句的意思是:池塘边的草儿正茂盛,想要重续谢庭中的佳篇。又早是:又。第二句的意思是:离愁满载,片帆风顺。千缕柳丝难挽住:柳丝千缕,难以抓住。一枝红杏聊为赆
【注释】 踏莎美人:词牌名。 梁汾:作者好友,字子美。 烟深处:指深山中。 骊歌:骊歌曲名,泛指离别之歌。 松风:古琴曲名。 双鲤:指书信或诗篇。 玉骢(cóng):马名,代指骏马。 小红桥:地名,位于今北京市海淀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人与梁汾的情谊深厚,此次分别,又难分难舍,于是借景抒怀,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上片“镜里遥山,忆中云树”,起句写目送行舟渐远直至消失的景象
【注解】 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秋宵月下”。双调,五十三字,上片四句,下片五句。上下片各三平韵。 秋宵:秋天的夜晚。 砧声:捣衣声。 愁肠裂:形容因忧愁痛苦而心肠破裂的痛苦感觉。 啼蛩(qióng)絮语:蟋蟀在夜里发出凄切的声音,好像在絮叨地说着什么,这里指蟋蟀的叫声。 空庭:空荡的庭院。庭:院子。 朝衾(qīn):早晨的被子或被褥。 轻纨(wán):细绢,轻薄的丝织品。
【解析】 “细雨丝丝宵永”,是说夜已深,雨还在下;“风逗绣帷初冷”是说微风拂动着绣帷,使它感到有点冷意;“兀坐掩屏山,嘹唳雁声难听”,是说孤独地坐着,屏风上的画也看不见了;“孤另。孤另。最是烛残香烬”,是说更令人感到孤独的是灯已经烧尽,香也已经燃完。全诗语言平易通俗,明白晓畅,不假造作,自然贴切。 【答案】 译文:细雨连绵,夜已深,风轻轻吹进闺房绣帷,使人感到有些寒意
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东去浪淘尽 豪放抒情与历史感慨交织,展现苏轼文学魅力 1. 词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 宋代文化成就及苏轼豪放词风格 - 赤壁之战历史意义及其在词中象征 - 苏轼生平经历与创作心态 2. 诗词原文与逐句解读 - 首句“大江东去”意境与象征意义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历史与个人命运交织 - “故垒西边”等描写赤壁战场壮阔场景 3. 诗意赏析与情感表达 -
【注释】 翡翠:形容女子眉如翠鸟羽毛。离披:散乱。妆未卸:指女子还没有卸妆,即还未睡。独倚薰笼坐深夜:独自靠着熏笼坐着,坐在深秋的月色之下。晚寒料峭入重围:夜深风寒料峭,入重围。腰可把:指腰肢细瘦柔弱。愁难写:忧愁难以表达。相怜:相互同情怜悯。银烛下:银色的蜡烛光中。烛尽香残催睡也:蜡烛燃尽了,香气消散了,催促着睡觉。短梦未成魂欲化:短暂的梦境尚未完成,灵魂就要化为灰烬了。欲拟翻然上图画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的关键字、词进行赏析,同时要注意分析诗中运用的典故、表达的情感等。“九十春光半已残”的意思是:春意将尽,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诗兴阑珊”的意思是:作诗的热情也减退了。“羞画眉弯”的意思是:因愁苦而不好意思修饰容颜。“年年愁病苦相关”的意思是:一年年忧愁和疾病都与它有关。“长叹”的意思是:不停地叹息。 【答案】 (一剪梅) 九十春光半已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