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少年
【注释】 “忆少年” 词牌名。“··忆远”是题目。 “闲来”三句。“极目”,放眼远望。朦胧,迷濛。云树,指天空中缭绕的云雾和飘荡的树木,喻指家乡景物。“怀中”二句,言自己思念亲人的心情,泪流不止。数行泪,形容泪水之多。何人弹与:向谁说呢?弹与,弹奏琵琶以寄托哀思。 “日日”三句。潮回乌角渡,潮水每天在乌角渡处涌起,退去。乌角渡,地名,在今安徽当涂东南。《晋书·江统传》:“乌程督邮江统上疏谏曰…
【注释】 时序:时光,时节。 夕阳门径:指夕阳西下时所经过的门径。 西风庭院:指西风吹动的庭院。 秋光宛如昨:形容秋天的美好景色就像昨天一样。 阳春词独擅:指独自擅长吟诵《阳春白雪》这首曲子。 平生哀怨:指一生当中的悲哀和忧愁。 【译文】 飞鸿时序,夕阳门径,西风庭院,秋光宛如昨日,可惜吟诗人已远去。 一曲阳春词独擅,倾诉着一生的哀怨,多年来可曾相忆,算来多时不见。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的词作
【注释】 将:请。 为约:相约。 歌送酌:饮酒唱歌。 秦娥:指秦娥楼,这里泛指美女。 底:怎么。 那桃花:那盛开的桃花。 胡麻饭:芝麻饭,一种粗食。 可:何。 重来谋醉:再来这里喝酒作乐。 【赏析】 《忆少年》,词牌名。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一叠韵;后段四句两平韵一叠韵或三平韵。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离别相思的词。全词以“忆”起笔,先写男子向女子“约”了春游,又唱了一支歌儿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鉴赏能力,注意通晓全诗大意,理解内容要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艺术手法。 词的上阙写景。首句点出季节,春来何缓,春天到来得并不缓慢;春酣未久,春天沉醉得也不长久;春归偏急,春天却走得特别急迫。这两句写春天来得快,去得也快,写出了春天的短暂和易逝。“经年”指一年或更长时间,“再相见”指分别之后又见面。这里的意思是说,经过漫长的等待和长时间的分离,再次见面时
【注释】 1. 遗骸灰烬:指陈蒙庵的遗骨已化为尘土。 2. 路到山阳:指作者来到山阳(今湖北黄冈)时,想到陈蒙庵曾在此地为官,而如今人去物非。旧事已忘,只留下一些残迹可寻。 3. 邻笛:作者听到附近人家吹奏笛子的声音,引起对陈蒙庵的回忆。 4. 重泉人隔:意谓陈蒙庵已与自己天壤之别,生死永隔。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悼念故人的词作。上片写故友陈蒙庵生前为人清高、淡泊,死后也如一尘不染的高士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语言表达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求考生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与观点立场;然后要结合诗句分析诗歌的意境与风格;最后对整首诗进行赏析。 1. 理解诗意: “忆少年”的意思是回忆少年时代。 (1)“老屋柴门树打头”的意思是旧时的老屋里,柴门半掩,门前有棵大树,树影斜映在门口; (2)“青山屋后水自流”的意思是屋后的青山绿水,水流潺潺
《忆少年·春色二首》 译文 在桃花流水、杏花微雨和梅花香雪的春日,我们共赏芳菲美景。梦与春天的美景相互呼应,这三绝之美令人难以忘怀。红袖高楼中,帘半揭着,紫箫吹奏的声音正合适。华灯初上,明月多情地照映下,更添几分诗意。 注释 - 桃花流水:形容春水如桃花般绚烂。 - 杏花微雨:春雨细密,像杏花一般轻柔。 - 梅花香雪:梅花盛开,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如同雪花一般纯洁。 - 芳菲会同梦
注释: 红心诗梦,红香画舸,红情词客。 红心:指心中充满红色的感情。红香:指诗的芬芳香气。 红情:指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词客:指写词的人。 拈花凭纤手,总丰神倾国。 拈花:比喻吟诗。凭纤手:用手指轻轻触碰。 总丰神:形容女子的丰姿绰约。倾国:倾倒国家。 戏水鸳鸯纹锦织。 戏水:嬉戏玩水。鸳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相依为命。纹锦:花纹精美的丝绸。 睡金泥、暖沙晴碧。池塘最深处,贮无穷春色。
【注释】 一钩斜月:指弯弯的月亮。新雁:指北归的大雁。黄花:泛指菊花。小金铃,即秋葵,初秋开花,黄色小花,形如金铃。燕子已辞秋社去:指燕子已从秋天的祭社活动中飞去。剩香泥:指旧时用香泥糊成的窗门。重阳将近也: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快要到了。又满城风雨:形容天气多变。 【译文】 一轮弯弯的新月,一声北归大雁的啼鸣,庭院里洒满了秋露。菊花刚刚开放,无数小金铃。 燕子已从秋天的祭社活动中飞去了
【注释】 1. 飞花时节:指春天花开的时候,通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时光或景色。 2. 垂杨巷陌:指小巷和道路两旁的杨柳树。 3. 东风庭院:指庭院里吹来的春风。 4. 重帘尚如昔:旧时的窗帘依然像以前一样。 5. 窥帘人远:指透过窗帘看到的人已远去。 6. 叶底歌莺梁上燕,一声声伴人幽怨:指在树叶下唱歌的黄莺和在梁上的燕子,它们的叫声让人感到幽怨。 7.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指因为思念而感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