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坊
【注释】 东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骤雨:突然的大雨。西山:山名,即会稽山。鸣凤行:乐府旧题,相传是楚人宋玉所作《九辩》中的一篇,为楚怀王时屈原所作《离骚》的先声。惟仁:杨给事的字。 【赏析】 此诗写送别,但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全诗四句,每句都紧扣“赠”字,层层深入,由景入情,由外到内,由浅入深,最后点题。 首联“东山骤雨西山晴”,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生遭遇。意思是说,像那东边的山头暴雨刚过
【注释】 ①效古:模仿古人。 ②我行逢暮春,惆怅辞山阿:我行走在暮春时节,心情惆怅地告别了山冈。山阿,指山边。 ③莺花徒烂熳,光阴已无多:春光美好,但是美好的时光已经不多了。烂熳,盛开的样子。 ④慊慊城乌谣,烈烈耕田歌:城里的乌鸦在叫,唱着凄凉的歌;田间劳作的人们正在唱歌,歌声响亮激昂。慊慊,悲切的样子。 ⑤椅梧生高岗,浮云蔽其柯:高大的梧桐树生长在高高的山岗上,漂浮的云彩遮蔽了它的枝叶。椅梧
这首诗的翻译是: 南隐歌 走出城南门,远离尘世。江水奔流如白龙,山色凝练如苍玉。 丈人别业近我家,时常弹琴对碧霞。曲终拂衣无一事,闲看仙人扫落花。 注释: 1. 步出城南门:走出城门外,表示离开城市,进入山林或隐居之地。 2. 旷然远尘俗:形容心境开阔,超脱世俗。 3. 江流奔白龙:江水湍急如白龙翻滚。 4. 山色凝苍玉:山色苍翠,如玉石般润泽、细腻。 5. 丈人别业近我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桃萼歌”,然后分析诗句内容,理解其思想情感,最后结合注释和相关背景进行赏析。 此诗首联写桃花开放与凋零,诗人以拟人手法,赋予桃花以人的感情,生动地描绘了春风中桃花盛开的情景。颔联写桃花的飘零,表达了春天无情而易去,诗人对春情漠然的态度。颈联写春风的吹打,暗示桃花的易落。尾联写桃花的轻薄,暗喻了人的轻佻。 【答案】
十月十一日作 【注释】 去国:离开国都。逾纪:一年已过。玄节: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兹:这里。修晷(guǐ):修理日晷。晷,日影。何电逝:日月如何匆匆逝去。壮怀:豪迈的怀抱。陆沉:沉沦。罍(luī)罍:酒器。戚戚悲风吟:凄切的悲风在吟咏。芳草:指秋草。委:堆积。遥泽:远水。惊鸟:受惊吓的鸟。翔空林:飞翔于空中的树林中。朝:早晨。瓮(wèng):古代盛酒的瓦器。蝇羽:苍蝇翅膀。夕寐:夜晚睡眠。惟
小中元日夜泛月湖作 孤舟泛湖水,月色如寒玉。 白云忽满衣,清风时濯足。 不知人间世,因唱沧浪曲。 归卧读书窗,蟪蛄啼草绿。 注释: 1. 小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 2. 泛月湖:在杭州西湖附近,是游览胜地。 3. 沧浪曲:一种古代的乐曲。 4. 蟪蛄:一种昆虫,鸣声凄切。 5. 蟪蛄啼草绿:蟪蛄鸣叫,草变绿了。 译文: 我独自坐在小船里泛水赏月,月光皎洁如寒玉,照亮了水面和天空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时,要通读全诗,把握诗意,理解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看注释的内容,体会诗歌的主旨。“缺月古城东,相送出兰渚”,这两句是交代了送别之地和时间。“缺月”点出夜深,“古城”指故乡,“兰渚”借代离别的地方。“游鱼时避去,宿鸟忽空举”,描写了离别时的景况,游鱼躲避,宿鸟惊飞,写出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场面。“顿忘离别情,孤舟同笑语”写船中的情景
注释: 1. 六月十五夜:即端午节。 2. 通宵幽月照清池,池上新篁动远飔:整夜的月光照耀着清澈的池水,池上的新竹子随风摇曳。 3. 誓墓文如王逸少:誓言铭文如同王献之(字子敬)的书法一样优美。 4. 污人尘岂庾元规:玷污了人的名声又怎么能像庾亮(字元规)那样清廉呢? 5. 双双宿鹭迷青岸,发发潜鱼振绿漪:成双的野鸭迷失在青色的岸边,游动的鱼儿激起了绿色的水波。 6. 主圣官清烽火息
秋日即事二首 入秋残暑退,向晚病心清。露叶和萤坠,风条杂鹳鸣。 注释翻译: - 残暑退:夏天的暑气即将消退。向晚:傍晚时分。病心清:心情变得宁静。露叶和萤坠:露水打湿了叶子,萤火虫降落在叶子上。风条杂鹳鸣:风吹过树枝发出的声音,与鹳鸟的叫声交织在一起。最甘蔬饭洁:觉得最好吃的是干净清爽的蔬菜。渐怯葛衣轻:感觉葛衣变得轻薄舒适。坐听西楼角:静静地坐在西楼的角落里聆听周围的声音。呜呜向月明
【注释】 千岩万壑:形容山峰连绵,山谷纵横。玉层层:山石如玉。 佛灯:指寺庙中的灯火。中僧:僧人入定,即打坐修行。 【赏析】 此诗写雪夜过西湖南屏山,见佛灯而感佛之清静。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怀。 “千岩万壑玉层层”,描绘出西湖南屏山的秀美景色,山石如玉,层次分明。 “夜半山腰见佛灯”是此诗的关键所在。诗人于夜晚行走至南屏山的半山腰,忽见山上有佛灯闪烁。佛灯在佛教中象征着吉祥、智慧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