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宗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是描述魏公(即唐宣宗)在恒山祭祀的场景以及道教道士曹布鸣的祭祀情况。 我们来看第一句:“题道士曹布鸣祀恒山赠卷”。这句的意思是说,作者在诗中赞美了道士曹布鸣在恒山进行的祭祀活动。这里的“题”指的是作者对此事的评论或者感想。而“赠卷”则是指作者把这首诗送给道士作为礼物。 我们看到第二句:“魏公承诏祀恒山,更遣仙官列从班。”这句话的意思是
送福长老 五载西行同苦辛,扶持老病最情真。 千山雨雪独骑马,万里沙场不见人。 京国归来天阙近,乡闾去建法幢新。 今朝相见仍相别,目断孤云碧海滨。 注释:五年时间,我们一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互相扶持着,照顾着对方。在老迈多病的情况下,我们的感情依然真挚。独自面对千山万水的大雪和寒冷天气,骑马前行。在万里的战场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人。回到京都后,国家已经很近了。离开家乡后,我建立了新的寺庙
【注】吟成:指诗人吟咏时,满地都是绿阴,形容其诗歌意境优美如画。晚来:傍晚时分。 注释:樵川郡:今江西黎川县,古属邵武府,以境内的樵川山得名。郡郭西:郡城的西边。高斋:高官所居的书房。住近:靠近。紫云溪:地名,在邵武县东。吟成满地绿阴合:指吟咏诗歌,使四周草木皆绿,形成一片翠色。泽物心同:比喻诗人的心地仁爱,像雨一样滋润万物。致君道与古人齐:把为君主服务之道,和古代圣人相提并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描述了一位名叫徐生的人将要前往蜀地省亲,作者在送别之际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春风初起送江船”,描绘了一幅春日送别的画面。春风拂面,江上船只缓缓驶出,这是一幅宁静而美好的景象。 接下来“西上迢迢路八千”表达了徐生将要踏上漫长而遥远的路程,这也是一种对未知旅程的期待和向往。 第三句“巫峡波涛通七泽,成都花柳接东川”,描述了徐生的旅途经过的地理环境
这首诗是李白赠给郭子庄去南昌的一首诗。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一骑新辞白下桥,豫章南去雨萧萧。 【注释】:1. 一骑:指诗人自己,因为只有他骑着马。2. 白下桥:即南京的白下门桥,位于南京市秦淮河东岸。3. 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古称豫章郡。4. 雨萧萧:形容春雨淅沥、连绵不断。5. 江势转:形容江水流动的态势变化。6. 孺子亭:在南昌城南郊,相传春秋时吴公子季札曾在此结庐而居
【诗句释义】 1. 诏下山东远赐归:诏,诏书;山东,指山东地区;远赐归,远地赐归,即被皇帝征召回京。 2. 去官如此世间稀:去官,离任;世间稀,很少见,很少听到。 3. 黄冠贺监遗风在:黄冠,道士的头巾;贺监,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曾任秘书监。遗风,遗留下来的精神风貌或传统。 4. 白首冯郎旧念非:白首,年老时;冯郎,指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旧念,过去的想法;非,不是。 5.
偶作次王以中韵 拄笏高人塘外居,作诗直与古人如。 偶从荷芰香边得,闲向筼筜节上书。 白露湿阶凉气早,青灯照壁雨声疏。 晓来不署金吾事,带剑承明去直庐。 注释: 拄笏高人才住的地方在城外,他作的诗和那些古代的大诗人一样好。 偶然得到荷花芰草等植物散发出的气味,闲暇时在竹子上题字。 清晨的露水使台阶变得清凉,青灯照着墙壁上的雨声显得更加稀疏。 早晨不来处理金吾卫的事情,带着佩剑去承明殿的书房。 赏析
【注释】 上将:指曹国公李晟。北征:北进征讨吐蕃。 直教大漠空沙磧:直让沙漠中没有沙碛(即沙石)了。 瀚海:北方的沙漠,此处泛指北方的沙漠地带。 天山:今新疆北部的山脉,为西域的屏障。 卫霍:西汉名将霍去病、卫青的并称,这里用以借代唐初的名将,也指唐初的军事将领。 三边:指西北边疆地区。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当时吐蕃侵扰西北边境。诗人以豪迈之情,歌颂李晟北征的壮举
《远山楼为严子明作》是释宗泐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远山楼的壮丽景色。下面是诗句、译文和注释: - 诗句 - 去年曾上远山楼:诗人回忆起去年自己曾经攀登过远山楼。 - 楼上疏帘不下钩:描述了楼顶悬挂着的疏落的帘子,没有垂下钩子的样子。 - 一点峰峦青髻出:山峰的形状如同女性的发髻一般清晰可见。 - 半空台殿采云浮:台上的宫殿仿佛是在云海中漂浮。 - 烟生近郭千村暝
澹泊轩 淡泊轩中人淡泊,清爽洁净贫而不愁。 寒冷到来只披百衲衣,饥饿之时只煮三合陈。断薪续床可以自卧,熟炙待宾也无怒。细嚼梅花与新诗,屋头月出如冰轮。 译文 淡泊轩中人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生活简朴却怡然自得。寒风吹来,他只披一件百衲衣,抵御着严寒;饿了,就煮一碗三合陈,简单又营养。断柴续床,可以安然入睡;熟炙待客,也不会有任何不满。他细细地品尝着梅花的味道,吟咏着新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