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紧扣注释,抓住关键字词,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手法等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即可。 “今年风月好,正雪霁、凤城时。”这是写景。“风月好”是点明时间,“正雪霁”是点明时节,“凤城”指京城。诗人以“风月好,雪霁”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热闹非凡的节日盛况图。(关键词:“风月”“好”,点明时间和季节)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木兰花慢·孙郎真爱客,分异味,到寒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孙郎真爱客,分异味,到寒庖。(苏东坡《木兰花慢·孙郎真爱客,分异味,到寒庖。》) 译文:真是孙郎太爱客了,把不同种类的食物都送到寒冷的厨房里。 注释:孙郎:指诗人自己或其友人。孙郎真爱客,分异味,到寒庖:形容主人非常热情地招待客人,为他们准备各种不同口味的食物。 尚仿佛童时,鹿边曾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写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最后得出答案。 “渐韶光晼晼,拥恨怕上西楼。”“渐韶光”即时光荏苒;“晼晼”是渐渐的意思。句意: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害怕登楼远望。“怕”写出作者不愿面对现实的愁苦之情。 “纵云锦千章,琅玕万管,难写心愁。”“纵”意为纵然;“云锦”“琅玕”指花木,借代女子。句意:纵有千章云锦
【注】:这首诗是作者对桂林山水的怀念,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注释: 1. 采南花感旧:采集南方的花,以此来回忆过去的事情。 2. 记曾泛,碧浔船:曾记得在碧浔(地名)的船上游玩。 3. 望红树栖霞,青山叠彩,疑有词仙:眺望着红色的树木和山峦,如同仙女般美丽。 4. 訾洲梦雨,洒漓波绿满一江烟:在訾洲(地名)的梦中,雨水洒满了漓江的水面上,一片绿色的烟雾弥漫。 5. 销得愁肠万斛
【注释】: 1. 莽秋:指秋天。无际:无限。孤艇(qí):一叶扁舟。石头城:指南京的石头山。石头山在今南京市西北,山上有古台观,是三国时东吴孙权建都南京的地方,故址上建有“金陵”和“石头”二门,因称石头城。 2. 看风猎牙旌:见《南史·陈纪》“陈文帝天嘉二年八月戊午朔”,《隋书·五行志》记“隋开皇六年七月,大风振地,其声如雷,自东南来,吹树木,拔屋飞沙,大如马首。至长安,风止。” 3. 霜沈朔吹
诗句翻译: 红尘不到处,特选胜,集婵娟。 见裙衩相偎,冠中列坐,人各吹弹。 良辰赏心乐事,把浮名、一笑付波掀。 座下苍苔细草,曲中流水高山。 轻扬缟袂按冰弦。 纤指玉笙寒。 此化乐天宫,心何曾染,眉未尝攒。 长歌短歌数阕,正清香、涧底放幽兰。 好住白云乡里,千秋万岁同欢。 注释与赏析: 1. "红尘不到处,特选胜,集婵娟" - 红尘:世俗的纷扰世界。 - 特选:特意选择。 - 胜:美好的地方
诗句释义及赏析 - “少年经过处”:回忆起自己年轻时走过的地方。 - “记花里,读书楼”:在花丛中读书的楼阁,是作者年轻时常去的地方。 - “有红叶新诗,香囊锦字,一笑亲收”:指收到恋人送的新诗和香囊等礼物,当时的喜悦心情。 - “此情此景如梦,怅新知、淹忽起离忧”:这情景如同梦境般美好,但因新的相识而突然产生了别离的忧愁。 - “为问相思几许?”:询问思念对方有多深。 - “一江春水东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木兰花慢·画竹》中的第三首。全诗如下: 高人多爱竹,故画竹,必高人。 此一十三篇,横斜疏密,各具精神。 猗猗朱栏曲沼,待微风、细雨与传兴。 苔径低拖凤尾,石林丛长龙孙。 廿年墨彩如新。 有婿守遗珍。 向京国移家,万人如海,遇我相亲。 欣然全编见赠,抵琼瑰、远过百千分。 一榻清风无暑,几枝仙露超尘。 注释: - 高人多爱竹:高人喜欢竹子。 - 故画竹,必高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玉蛾如絮坠”,比喻春梦的轻盈,“远”,指时间的距离,这里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记金缕缠愁”,以金缕喻愁思之深重;“琼钩挂恨”,用“钩”字形容思念之苦,钩住心头的忧愁,难以解脱。“灯送鞍迎”,以“灯”与“鞍”来暗喻对远去之人的不舍与牵挂。“桃根”,即桃叶,相传为王献之的妻子,后来成为歌妓,这里代指所思念的人。“渡江已去,剩枇杷、烟叶扫重扃”,以枇杷
诗句解析 1 旧时人不见,谁慰此、可怜宵。: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人的怀念之情。"旧时人"可能是指已经离世或久别的朋友,"安慰我在这个孤单的夜晚"。 - 注释与赏析: 描述了诗人在孤独的夜晚感受到的寂寞和思念。 2. 且玉蒜帘垂,珠兰鬓卸,银粟灯挑。: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场景和心情。 - 注释与赏析: 通过"玉蒜帘"(古代窗户上的一种装饰,形状像蒜瓣)"银粟灯"(形容灯光如银粟般晶莹剔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