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多爱竹,故画竹,必高人。
此一十三篇,横斜疏密,各具精神。
猗猗朱栏曲沼,待微风、细雨与传兴。
苔径低拖凤尾,石林丛长龙孙。
廿年墨彩如新。
有婿守遗珍。
向京国移家,万人如海,遇我相亲。
欣然全编见赠,抵琼瑰、远过百千分。
一榻清风无暑,几枝仙露超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木兰花慢·画竹》中的第三首。全诗如下:

高人多爱竹,故画竹,必高人。
此一十三篇,横斜疏密,各具精神。
猗猗朱栏曲沼,待微风、细雨与传兴。
苔径低拖凤尾,石林丛长龙孙。
廿年墨彩如新。
有婿守遗珍。
向京国移家,万人如海,遇我相亲。
欣然全编见赠,抵琼瑰、远过百千分。
一榻清风无暑,几枝仙露超尘。

注释:

  • 高人多爱竹:高人喜欢竹子。
  • 故画竹,必高人:所以绘画竹子,一定要有高超的技艺。
  • 此一十三篇:这里的十三篇文章。
  • 横斜疏密,各具精神:各种形态和布局都有独特的精神面貌。
  • 猗猗朱栏曲沼:曲折的池塘边上有红色的栏杆。
  • 待微风、细雨与传兴:等待微风和细雨来增添情趣。
  • 苔径低拖凤尾:青苔覆盖的小径就像凤凰尾巴一样。
  • 石林丛长龙孙:像龙一样的岩石林立,长长的龙身。
  • 廿年墨彩如新:二十年过去了,墨色依然新鲜。
  • 有婿守遗珍:有个女婿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 向京国移家:从京城搬到了这里。
  • 万人如海:如同海洋般的人群。
  • 欣然全编见赠:高兴地收到了整篇文章的赠送。
  • 抵琼瑰、远过百千分:价值超过了珍贵的珠宝,远超出千倍的价值。
  • 一榻清风无暑:一张书桌上只有清风,没有酷热。
  • 几枝仙露超尘:几枝仙人的露水,超越了尘世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画竹艺术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诗中描绘了画竹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的各种形态和布局,以及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和谐共生。同时,苏轼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责任感。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艺术气息和人文情怀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