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秋怀无际,又孤艇,石头城。
看风猎牙旌,霜沈朔吹,萧飒堪惊。
鸥群。
乱翻雪羽,掠寒涛、欢舞逐船行。
故国周遭山色,新塘日夜潮声。
残兵。
剑底抚馀生。
往事感东征。
念磊落勋名,循环劫烧,天意难凭。
惊魂。
畏闻鼙鼓,任千畴、衰草罢春耕。
极目荒荒波路,一丸海月孤明。
【注释】:
- 莽秋:指秋天。无际:无限。孤艇(qí):一叶扁舟。石头城:指南京的石头山。石头山在今南京市西北,山上有古台观,是三国时东吴孙权建都南京的地方,故址上建有“金陵”和“石头”二门,因称石头城。
- 看风猎牙旌:见《南史·陈纪》“陈文帝天嘉二年八月戊午朔”,《隋书·五行志》记“隋开皇六年七月,大风振地,其声如雷,自东南来,吹树木,拔屋飞沙,大如马首。至长安,风止。”
- 霜沈朔吹:见《文选·潘岳<藉田赋>》“北风凄而扬沙,朔吹寒而凝云”。
- 鸥群:见《诗·小雅·斯干》:“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 新塘:即新河,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
- 故国:指故都,今南京。周遭:周围。
- 残兵:指败兵。剑底:剑下。抚余生:抚恤余生,犹言怜惜余生。
- 惊魂:惊慌失措的魂魄。
- 天意难凭:谓天命难以凭借。
- 荒荒波路:辽阔无边的波浪之路。
- 极目荒荒波路:尽目望去,茫茫的江河波浪。
- 丸海月孤明:见《楚辞·九辩》:“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里以沧海比喻广袤的江面,用“丸”比喻明月,形象地描绘出江上的皓月。
【赏析】:
《木兰花慢·乱后渡江感赋》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作品。这首词是作者在宋亡以后,渡长江到建康(今南京),感慨万千,写下此词的。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灭亡的悲痛以及对故国山川的怀念之情。
开头两句:“莽苍西风涌暮潮,孤舟一叶石头烧。”描写了一幅秋末冬初的景象,作者站在江边远望,只见西风吹动海面汹涌澎湃,远处的江水如同烈火般燃烧起来。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滚滚的江水比作烈火,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作者眼前的景色。
作者继续描写自己的心情:“看风猎牙旌,霜沈朔吹,萧飒堪惊。”这里的“猎牙旌”是指猎猎作响的大旗,“霜沈”则是指被霜雪覆盖的旗帜。作者通过这些词语,表达了自己在面对这壮丽景象时的震撼和不安。
作者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鸥群。乱翻雪羽,掠寒涛、欢舞逐船行。”在这里,作者将自己比作一群欢快的鸟儿,它们在寒冷的江面上翻飞着翅膀,追逐着船只前行。这一句既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欢乐,又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作者又回到了现实:“残兵。剑底抚余生,往事感东征。”这里的“残兵”指的是南宋的残余军队。作者感叹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只能在战场上寻找安慰。同时,他也回忆起过去的战争生涯,感叹历史的沧桑巨变。
作者又回到了自己的心灵深处:“磊落勋名,循环劫烧,天意难凭。”这里的“磊落”是指光明磊落,“循环”则是指宿命轮回。作者感叹自己曾经的功绩无法得到认可和赏识,只能任由命运的轮回摆布。
最后一句:“惊魂畏闻鼙鼓,任千畴、衰草罢春耕。”这里的“惊魂”是指惊恐的灵魂,“鼙鼓”则是战争中常用的打击乐器。作者表达了自己听到战鼓声后的惊慌失措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争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词情感深沉而细腻,既有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之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